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绘就城乡锦绣家园—我市住建系统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发展

奋进新时代 聚焦新宁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行业篇

2018-12-19 10:29 来源:宁德网 何飞 林强

微信图片_20181219093252

滨海新城 李民雄 摄

宁德网(何飞 林强)历史无声,岁月有痕。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处角落,也让宁德的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喜在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实现了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双提升;喜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城市发展与宜居环境携手奋进;喜在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实现了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

回望过去,我市住建系统奋力拼搏、扎实苦干、攻坚克难,着力让城市“畅起来”“绿起来”“亮起来”,把短板“补起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再看今朝,随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宁德的城乡建设迎来新的机遇,一幅大美宁德新画卷铺陈开来……

基础设施 日臻完善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街道、一幢幢典雅大方的楼房、一处处温馨别致的广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村庄……目及之处,宁德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宁德中心城区,仅有104国道穿城而过一条主干道,也就是现在的蕉城南北路贯穿主城区。“路不平,电常停,电话不灵”,是“老宁德”对当时城区的典型记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如今的宁德,城区路网纵横交错,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今年元旦,市区金马北路(学院路—南湖滨路)开放通行。家住金蛇头村的何先生驱车通过新开通的金马北路到火车站,只花了5分钟时间。

“新年第一天通车,以后宁德人民出行更方便了。”何先生告诉记者,金蛇头村与火车站直线距离较近,但金马北路(学院路—南湖滨路)没有开通前,去火车站要绕一个大圈。现在路通了,不仅比以往节省了不少时间,也极大缓解了闽东路道路压力,快速串联起中心城区南北,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

城市拓展,路网先行。如今,市民行走在市区纵横交错的交通要道,可清晰看到:金马北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东湖南北两岸连接;富春东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新旧城区畅通;天山东路延伸至沈海高速东互通口,新增城区对外连接通道;南湖滨路、北湖滨路、八一五路等道路的白改黑提升了城区道路形象;学院路西段(马山村段)、福利路一期、玉塘路、九龙路等一批瓶颈道路的建成,有效的连通完善了城区路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主次干道,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旧城改造不断推进,新区建设突飞猛进。随着路网的完善,城市空间也不断扩大。体育中心、会展中心、艺术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火车站、大学城等地标性建筑逐一落成,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南岸公园、北岸公园、塔山公园、大门山公园、环东湖栈道等相继建成,城市园林休闲景观不断完善;东方伟业沃尔玛商业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顺利开业,宁德的人气、商机与日俱增,展现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城市建设没有休止符,一项项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城市发展的攻坚行动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今年以来,曲尺塘低洼地治理、古溪溪排涝渠、大寨溪支流排洪工程、南大塘排涝渠(福瑶路至四孔闸段)均已完成建设;南大塘干流排洪渠(南港连通渠段)项目已完成大部分主体施工,市区防洪排涝项目逐步建成,防洪排涝安全体系日渐完善;城区雨污改造二期工程已完工,大大解决排水内涝问题,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建项目完成提标改造任务,极大提升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宁德城市建设的一块又一块基石。这既是城市的蝶变之路,也是群众的幸福之路。

微信图片_20181219093246

寿宁东区一瞥 林强 摄

宜居环境 日新月异

每个阳光和煦的早晨,沈海高速公路宁德市区高架桥下处处是市民惬意的身影。中老年人闲庭信步,舒展活动筋骨;年轻人在这里拍照留念,尽情享受自然的美景;孩子们在这里追逐嬉戏,跃动的身影与生机勃勃的景色融为一体。

昔日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绿色康体长廊”,这只是宁德宜居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住建局以“创城”和“创园”工作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实施环东湖慢道、绿道系统等公园项目建设,逐步建成以公园广场绿地为中心点、以道路沿河绿化长廊为轴线的绿化体系。尤其是今年,乘着省运会东风,宁德建成连接南北岸公园的8.6公里环湖栈道,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依山傍水的宁德,因山而隽美,因水而灵动。东湖是城市的“生态绿心”,是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城中有湖,湖景如画,白鹭成群,仿佛世外桃源,好一幅美丽的景象。

环东湖慢行道项目,是中心城市绿道系统组成部分,建成后成为湖滨景观带、湿地生态保育的绿色长廊,凸显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该项目将东湖周边各公园景点串联起来,让市民能轻松行走在优美宁静的生态湿地,真正实现城与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兰溪公园的建成,使金溪两侧绿地连接贯通,东面观赏东湖与大门山景色,南面与市体育中心绿地及塔山景观形成相互对映,西面与高速公路高架桥下两侧绿地及东湖北港滨水绿地连成一体,北面连通金溪上游景观及镜台山公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突出城市生态效应。

我市在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中,改善的不仅有生态环境,还有人居环境。走进各个小区可以看到,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住宅楼间“点缀”着郁郁葱葱的绿树,树下道路宽敞而整洁……

金涵小区保障房项目选址在目前中心城区为数不多的面山临水的好地块,与镜台山公园、上金贝景区相邻,一旁大金溪环境优美,并与市区主干道蕉城南北路相接。在1至3期的建设中,还配套建设金溪景观带、搬迁周边垃圾场、改造金涵大桥,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获得省级“和谐人居”示范小区称号。

近年来,市住建局全力推进安居工程,并在原有住房保障的工作基础上,吹响棚户区改造的号角。不仅金涵小区,金马小区、兰田小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也相继竣工。

提升城市品位,为百姓谋福祉,是我市实施宜居环境建设的宗旨。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将着力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环三都澳区域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纽带,美丽乡村为基础,沿海一线山区多点的城镇化格局;力争中心城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七纵、十四横”市政主干路结构形态,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3%以上,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8%以上,市民出行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侨环东湖生态景观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4年9月,我市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为我市又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微信图片_20181219093249

霞浦县下浒镇四斗畲族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林强 摄

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

每逢周末,驱车外出,我们会欣喜地看到:屏南漈下乡村秀美、历史风情浓郁;福安廉村环境古朴、独具特色;霍童古镇如诗如画,游人如织……一路皆美景,村村展新颜。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大步迈进,小城镇和村镇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旧貌换新颜。

微信图片_20181219093243

蕉城区洋中镇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天湖”新村 林强 摄

据了解,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完成投资19亿元,实施146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厕730个行政村,改水834个行政村,完成44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危房改造1735户,新建、改造48座乡镇公厕、146座农村公厕,新增乡镇公共停车泊位700个。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市住建局从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停车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生态保护,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就是近几年激活的美丽乡村之一。

今年国庆期间,龙潭村迎来不少游客。“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久了,就想来到友善的村民身边,享受田园生活、文化艺术生活、农事生活。同时,在这里还能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游玩的王先生说,他第一次来到龙潭,便爱上了这里。

乡村振兴,并不意味着要将乡村变成城市,留住传统村落蕴含的乡愁,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市住建局以重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为标杆,着重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开展了“五清楚、两特色”环境整治工作。同时,注重保护好、管理好青山绿水、名木古树、古建筑、古民居,采取“镶牙式”“洗脸式”措施,加强保护修缮,修旧如旧,实现历史文化风貌、自然生态环境和现代文明的相统一。

通过“新”“旧”结合的保护开发模式,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屏南县漈下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环境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村人居环境、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镇、6村,数量全省第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镇、22村,数量全省第一;中国传统村落63个,总数全省第一;省级传统村落126个,总数全省第一。

寒冬时节,穿行宁德,暖意融融。看中心城区,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就连土生土长的宁德人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看美丽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正当时。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秉持这一战略思想引领,宁德市住建局锁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未来豪迈进军,宁德的明天将建设得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