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星星的孩子”得到守护
委员就完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制提出建议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苏晓洁 文/图)在我们身边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拥有稚嫩的面庞、清澈的眼睛,却从不与你对视、少言寡语。有人说,他们都是“星星的孩子”,来自遥远的天际,一不小心跌落在了尘世。他们还有一个名字——自闭症儿童。
宁德市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中心的老师在给自闭症儿童作一对一辅导。
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暨宁德市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中心外景。
近年来,自闭症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据悉,我市目前有自闭症儿童逾千人,且年增长率达到7%。当前,我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从筛查到治疗到教育的自闭症儿童干预系统,但这一系统还十分脆弱,从总体上还不足以支撑自闭症儿童康复需求。对此,市政协委员陆鸣就如何关爱自闭症儿童,完善康复机制提出建议。
现状调查
早期发现诊断能力差 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1月8日,记者在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暨宁德市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中心见到了12岁的小强(化名)。虽然他眼光躲闪,不太愿意与陌生人交流。但他的数学计算能力却很“强”,对“5-3”“18+16”“56-16”这几道题,一秒内就通过心算得出了正确答案。
小强从7岁开始接受康复训练,目前在该中心的“太阳班”就读,这是相对其它几个班级能力最好的一个班级,为上普校融合做准备的一个班级,开设有幼小衔接课程。
“来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孩子,10个有7个都是年龄偏大。”宁德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陈小燕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接受训练的关键期是6岁以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然而,受“贵人语迟”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市许多自闭症儿童被发现的时间太晚了。
据政协委员陆鸣了解,由于我市妇幼保健机构长期以来缺乏设备、场所和儿保人员,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无法全面普及。目前,宁德、福安能开展儿童心理保健诊断评分,福鼎、霞浦、屏南、古田仅能开展筛查,柘荣、周宁、寿宁县尚未开展。我市仅能确诊3岁以上自闭症儿童,3岁以内建议上级医院诊断。
此外,专业的康复治疗机构缺乏。目前除了国家级定点康复机构宁德市康复医院接收0~13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康复、教育外,其他机构康复中心以接收0~6岁小年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特教学校和民间康复机构均以教育为主,康复效果参差不齐。
据悉,目前0~6岁残疾儿童能够得到每年15000元的康复救助,但是6岁以上儿童的康复救助基本处于空白,只能依托社会慈善的帮助,导致一些家庭负担太重,放弃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
陆鸣还了解到,目前自闭症儿童教育多依赖于特教学校。但特教学校医教结合水平低,我市6所特教学校专任教师缺乏,且未配备康复、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融合教育尚未开展,一些轻度自闭症儿童难以在普通学校立足。大龄自闭症儿童没有地方可去。
委员声音
尽快建立早期预防康复机制 逐步开展融合教育
自闭症儿童需要全社会更大的关爱和支持。对于早期发现诊断能力差的问题,政协委员陆鸣提议:“要大力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能力,加大对妇幼保健院的投入,配备足够的儿保人员,提供充足的工作场所,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使全市各县都能开展0~3岁儿童筛查。”
此外,对于专业康复治疗机构缺乏的现状,陆鸣提议建设一所高标准市属儿童康复中心,服务内容以全市0~6岁神经发育异常儿童康复治疗训练为主,充分发挥市属机构的引领辐射作用。各县也应当建立儿童康复中心,借鉴霞浦县福乐家园免费提供场地给霞浦县中医院开办康复机构的做法,各县(市、区)残联应该将福乐家园场所与当地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使医院专业技术、医保报销政策和残联补助政策形成合力,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的专业普惠的康复训练。
针对6岁以上儿童康复救助缺失的现象,陆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借鉴其他地方做法,出台7~14岁特殊儿童训练补助政策,减轻患儿的家庭负担,让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儿童少年能继续得到康复训练。市、县两级残联在本级残保金中安排2%~5%用于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并根据培训实际情况拨款、跟踪管理。鼓励民办康复机构发展,将其纳入特殊儿童康复事业整体布局。”
此外,她建议逐步开展融合教育。在全市选择小学、初中各一所,开展融合教育示范校建设,允许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拥有更灵活的课程安排,开放自闭症儿童家长陪读。研究开发适合大龄自闭症儿童的职业教育,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