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党政森林”守护者
——《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在我市纪检监察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 “反腐败必然要涉及到具体的人,如果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我们就会在几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
■ “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选择做别的事情,你要当官就按当官的标准和要求来做。”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陈小妹)连日来,《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在宁德》系列采访实录,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在我市纪检监察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988年底,习近平同志在研究宁德地区1989年总体工作时,就确定要把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改革开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随后,1989年1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地委工作会议,决定把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从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全面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区共查处了7392名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其中县级以上干部242名,科级以上干部1399名。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他为民务实的深厚情怀和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也给宁德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有责任走前头作表率,带头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卢明光表示,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摆脱贫困》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坚持强化政治担当,聚焦监督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切实做到全面从严、全面发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1980年代末期,沿海地区曾兴起下海经商热潮,宁德官员也有不少人意欲为之。习近平同志当时在柘荣县考察时告诫官员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
“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常告诫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也是新常态下为官之人的基本遵循。”福鼎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陈世孝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不能把走仕途当官作为一条“致富发财”的途径,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政森林”的守护者,更要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端正权力观,耕好“责任田”,增强担当意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将反腐败进行到底,当好“护林员”。
周宁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刘美新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永远不能有交集。公职人员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越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不受微利之诱、五色之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牢记专职监督的职责使命,紧盯‘关键少数’,严惩‘把权力变现’的党员干部,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利剑高悬,激浊扬清。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上下功夫,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持续强化震慑,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压倒性胜利转化。仅2018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264件,其中处级干部案件2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44人,留置35人,移送检察机关48件49人;持续推进“天网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7人,追回赃款263万元。
“从工作中查办的案件看,大多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党员干部,都是将一己私利看得很重,背离党的宗旨和党员初心,误入歧途,失守纪法底线。当官又想发财者,无视自身的身份去追求财富,这既是违法违纪的表现,更是因为理想信念发生错位。”古田县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许淡铭表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职责使命,不畏阻力、不惧压力,敢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柘荣县城郊乡纪委书记马立爱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质朴而坚定的寄语,对每位从政者无疑是一次深刻地警醒。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担当、忠诚履职,坚定不移做党的忠诚卫士,坚定不移维护党纪国法权威,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