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三十载熬制一碗“幸福茶汤”

——寿宁县下党乡扶贫一线见闻

2019-08-09 11:35 龚键荣 王志凌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王志凌)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后,地处偏远的下党声名远扬,这几天的人气更旺了。

8日正午时分,下党村村道边的百口食堂门庭若市,后厨忙得不可开交。在农家菜上桌前,店老板王明寿会为客人先倒上一杯草药茶。

下党乡的扶贫历程正像是一杯草药茶,闻着苦涩,却品得出香甜。

上世纪80年代,下党乡是宁德地区4个特困乡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无五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

“没有路,只能靠肩挑背驮;没有灯,只好用火篾、油盏照明。”参与写信给总书记的王光朝老人说,当时的条件差,日子过得也苦,农民甚至不敢把猪养得太肥,生怕抬不出去。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受到沿途村民的热情迎接,他们挑来一桶一桶的草药茶、绿豆汤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解暑。

此后,习近平同志又两进下党,为扶贫工作留下殷切嘱托,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为回信中所说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进动力。

1991年,下党第一条通乡公建成通车,下党电站投产发电,下党中心小学兴建新校园。随着乡亲们的梦想逐一实现,下党这个一穷二白的山区乡镇,终于走向蜕变之路。

如今的下党乡,公路网纵横交错,开通了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昔日的天堑早已变通途;通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优化、村容村貌美化,下党传统村落呈现“古桥、流水、人家”的和美画面,旧貌换新颜。

路通了,村靓了,游客自然来。依托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下党乡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催生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下党村贫困户王光玉便抓住机遇,捧起“旅游碗”,摘掉“贫困帽”。2016年底,她通过贴息贷款,与合伙人王明寿一起开了农家乐——百口食堂。

王光玉说:“三四年前,下党还没有像样的饭馆,很多游客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能凑合着吃泡面,当时我就与王明寿商量着开一家土菜馆,让大家能尝到下党的美味。”

经过几年发展,百口食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光玉还雇了村里的另一位贫困户吴志妃来厨房做帮工,后来两人一起顺利脱贫。王光玉感慨地说:“从没想到,我有一天也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乡亲摆脱贫困。”

旅游业如今在下党发展得风生水起,全乡现有8家农家乐、10多家民宿,吸引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2018年,下党乡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直接增收800多万元。

产业振兴是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要素之一,下党村立足茶产业,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开创性地带动爱心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参与“消费扶贫”,辐射村里大部分贫困户。

通过整合原来一家一户的零散茶园,下党村推出680亩扶贫定制茶园,茶农每年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财增收10万元以上。

茶叶销路拓宽了,村里的茶叶加工厂日渐忙碌,贫困户王道全因此谋得一份工作。由于茶厂离家近,他一边打工,一边还能照顾目盲的老母亲,可谓一举两得。

王道全虽不善言辞,但有一双勤劳的手,他踏实肯干、勤于学习,基本掌握了制茶流程,茶厂负责人对他的表现非常认可。

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说:“王道全以前在生活的重压下,整天是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体重也不足百斤,现在有了稳定收入,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也翻新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好多了。”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路子,下党乡坚持以产业推动发展,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现在,下党村发展茶叶,上党村发展蔬菜,西山村养殖家畜,下屏峰村种植脐橙,碑坑山村酿造红酒,产业多点发展巩固了下党乡的脱贫成果。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万余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04人全部实现脱贫。

夏秋之交,行走于下党乡的街头巷尾、乡间田野,处处可以品到幸福的味道,那种味道源自下党人用三十载熬制的“幸福茶汤”。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