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水润闽东百业兴

2019-09-30 11:07 郑舒

清流环绕闽东山乡 卓仕尉 摄 霞浦三河防洪堤 谢玲 摄 冬修水利忙 福鼎溪美农村安全饮水一体化设施 缪见武 摄 生态穆阳溪 林雨林 摄 水清岸绿富春溪 缪见武 摄 中心城市水源—金涵水库 缪见武 摄

宁德网消息(郑舒)宁德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较大的河流有24条,水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通过规模性、系统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基本形成蓄引提并举、大中小并重,灌排供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利格局,基本建成较为完善江河防洪、沿海防潮、农田水利灌溉、城乡供水等工程体系,水利队伍不断壮大,水利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水利建设管理不断迈向信息化、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宁德水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穿行闽东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

一系列数字度量着闽东水利70年的时光:全市共建成灌溉面积在千亩以上灌溉引水工程133处,渠道总长1245.61公里,灌溉面积42.713万亩;建成水库456座,总库容24.92亿立方米;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890处,设计供水规模48万立方米/天,集中供水受益人口235万人……

一幅幅画面记录下闽东水利70年的成就:如今,全市已建成23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构建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水系,让城乡焕发新的生机;7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融水利科普、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于一体,扮靓闽东;一条条经过“河长制”治理的河流,碧波荡漾,美景尽收眼底……

水利兴则闽东兴。70载绵绵“水”与“情”,闽东大地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治水乐章。在闽东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宁德水利事业快速发展,防洪减灾,发电供水,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城市水利到生态水利,水利成果惠及民生,兴利除害,治水为民,水利建设为闽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生态水利  扮靓闽东大地

溪水潺潺、鱼跃鸟飞,游人在溪畔戏水,河滩上绿树成荫,特色景观相连,两岸岸坡处的生态护岸,远远望去就像大地披上绿衣裳。这是霍童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现场所能见到的美丽景象。

以水为美,人水和谐。2011年以来,我市开展中小河流治理,江河湖库连通,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河道治理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通过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生态水利措施、生态亲水措施和标识管理措施,促进水系完整性、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生物多样性、水文化传承性,让河流重现生机。

目前,全市实施中小河流治理64条,江河湖库连通项目2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23个,治理河长度达到520公里,河道治理总投资累计19.45亿元。治理后的河道,不仅常年流水、水体清澈,而且河态自然、河岸安全。

不仅是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我市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也扮靓着闽东大地。东湖水利风景区碧波灵动,水光潋滟,宛若一幅风光旖旎的画卷;蕉城“水韵九都”水利风景区,水的平面之柔美,空间之灵动,令人流连忘返;柘荣青岚湖水利风景区内水体澄清,负氧离子含量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和城市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新宁德、生态宁德、美丽宁德、幸福宁德的基础支撑和重要板块。2014年以来,全市申报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7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0个。

全面推进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还离不开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监督。“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部门开展重点县、重点乡镇、生态村、坡耕地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以消除流失斑为重点的山上治理到以安全生态水系为主的村居环境改善,共投入治理资金2.37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69万亩,从而修复了生态,改善了水环境。

民生水利  确保供水安全

“这水真甜啊!”福安市溪潭镇岳秀村村民林瑞光打开水龙头,情不自禁地尝了一口自来水,笑逐颜开。

然而6年前,岳秀的村民喝的还是山涧水,口感苦涩不说,还经常不能满足群众的用水需求。自从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后,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

清冽“甘泉”进农家,这只是我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共投入资金6.8亿元,解决了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40万人;“十三五”期间,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巩固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完成投资1.4亿元,受益人口19万人。

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的饮水问题,是我市水利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7月24日,宁德官昌水库成功下闸蓄水。随着官昌水库的顺利投入使用,不仅为上汽宁德基地、中铝等大项目提供供水保障,更缓解了我市中心城区高峰期居民用水紧张的问题。

水源是城市供水安全的必要前提。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我市水利部门加强城市水库水源地建设和水源地保护,随着蕉城区官昌水库、柘荣县溪门里水库、霞浦县大乾里水库等一批水库水源地陆续建成供水,为我市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安全水、清洁水、放心水。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县级水库水源地16处,年可供水量达到2.5亿方。

以水兴农,以水兴村,让骨干工程与“毛细血管”配套,大力实施“小农水”工程,打通产业发展水利瓶颈,是我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全市建有各类提水工程71处116条,并推广节水技术,采用喷灌、管灌、渠道防渗等新技术,全市建成近20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有效实现节水、降本、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

清除水害  保障社会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一大批防护堤、海堤、水闸、水库先后建成,并陆续发挥防汛抗旱、排涝、防洪防潮效益。

——大力兴修水库。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的水库有456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2座、小型水库432座),总库容24.92亿立方米。

——推进海堤修建。全市共修建海堤224条,总堤长约307公里,保护面积近35万亩,受益人口37万人。其中,保护万亩以上农田的海堤有10处,总堤长51.788公里。保护面积千亩至万亩农田海堤72条,总堤长141.9公里,保护千亩至百亩农田的海堤142条,总堤长113.678公里。

——农田新建防洪堤。全市共建有保护千亩以上农田防洪堤131条,全市共建设城区防洪工程117.56公里,各县(市、区)城区基本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抓好防汛抗旱。我市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了防灾抗灾工作机制,建立防汛应急指挥、防汛抢险救灾、防汛物资储

备三大体系,突出做好防洪设施建设、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指挥实现了从人工到信息化智能化的飞跃,运用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实现预警到乡,防汛信息部署、传递及时、准确、到位,取得了历年防汛防台的胜利。

兴水利、除水害、确保防汛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兴建水电  输送清洁能源

水能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宁德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可开发装机容量285万千瓦,年发电量91亿KW.H,20世纪50年代中期,闽东的小水电建设开始起步,70年代中期,各县先后建成一批骨干水电站, 80年代充分发挥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型水电,改善电力供应,加速农村电气化进程,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90年代后大力发展水电, 1999年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成为闽东首家上市公司,2005年全市水电装机超百万千瓦,2008年超200万千瓦。随着芹山、周宁、洪口水电站的建成发电,全市建成了一批流域梯级电站群,大流域的水电开发已基本完成。我市水电的建设与发展壮大和电气化建设,为城乡建设提供了清洁能源和生产动力。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开发建成大中小水电站640处,水电装机231.3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71亿千瓦时。其中,建设装机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有9座,分别是古田县一、二级电站,穆阳溪梯级电站,周宁芹山电站、周宁电站、丰源电站、蕉城区洪口电站、寿宁牛头山电站、屏南金造桥、屏南上培电站等。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初心如磐。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宁德水利工作不断进取,新时代宁德水利将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有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大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再谱新时代治水新华章。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