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河道最新水质监测均呈现合格标准 中心城区开始告别黑臭水体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吴宁宁)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了市民生活的环境。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我市共有东湖塘北港段和南大塘2条(总长4.6公里)黑臭水体,自今年初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以来,已累计动工实施河道整治、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河岸环境提升四大类共36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老城区约7.3平方公里区域雨污分流改造,新改造雨污管道47.5公里;完成截污管道建设19.6公里、整治排水口54个;新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8座、一体化水质物化处理设施3座;完成河道渠体改造建设3.09公里,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面积1.51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清淤长度18.6公里,清淤总量25.8万立方米,全面完成明渠部分河道清淤。其中2019年计划投资3.6亿,已完成投资约2.7亿,完成投资占比75%。通过治理攻坚,2019年四季度水质监测均合格,基本消除黑臭,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提升。
河道整治工程方面,2019年先后完成后岗溪、古溪溪、坪塔溪暗涵清淤工程,南漈溪上游清淤工程,南大塘、南港联通渠河道整治工程,累计清淤总长度约8956.5米,累计清理淤泥量约2.53万立方米。控源截污工程方面,完成了漳湾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福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东兰组团污水收集接入管网工程(不含主干管)、东区污水厂建设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内河排口整治(截污)工程(EPC)、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三期工程(EPC)等6个工程类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方面,南大塘采用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对河道水体水质进行净化提升,已常态化运维;北港采用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并结合水体交换方案(72小时一轮换)进行水体交换,促进石墨烯治理效果,已常态化运维;泰禾红树林古溪截流井水体物化处理系统已完成设备安装投入使用,日均出水约5000吨,已常态化运维;东湖二十五孔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并按进排水交换计划对东湖塘进行补水。沿岸环境提升工程方面,实施沿河整治提升工程,累计拆除沿河违章搭盖共计283处,其中鸡棚鸭舍129处,违章车棚、简易搭盖119处、菜棚35处,累计拆违面积约15723平方米。沿河景观提升工程,南大塘排涝渠(东侨段)滨河绿地整治工程,一期侨兴路至薛令之路南侧绿地共330m绿化工程已完工,二期正在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并完成薛令之路至梦龙路段施工图设计,预计2020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
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按照2020年黑臭水体整治达到长制久清比例保持在90%以上的目标,系统谋划,分类拟定工程措施,明确工程项目,2020年计划投资13.3亿元,通过实施活水提质工程、内河清淤工程、信息监控工程等10个工程,确保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制约因素基本消除,水体水质实现可控。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