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 让垃圾分类常识“入脑入心”
宁德网消息(记者 林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是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去年下半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拉开序幕,但从目前中心城区已试点的单位、社区、小区执行情况看,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不尽理想。
今年“两会”上,社科界别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更加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化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扩大宣传,并加强监督考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而市政协委员吴剑平呼吁,垃圾分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政府某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垃圾分类常识深入人心。
现状调查:
城区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
去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选取12个单位和居民小区作为强制试点单位,配备分类垃圾桶52套、设置垃圾分类亭6个以及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初步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市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600吨;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试运行,日处理能力200吨;市危废综合处置厂(一期)也已建成。
但委员们调查发现,由于居民垃圾混装丢弃已成习惯,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同时,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机制体制不健全,缺乏对居民、物业、社区以及单位、企业的强制约束;此外,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公共配套建设不足,后期混装抵消了前期分类的效果。
委员声音:
打造垃圾分类“宁德模式”
除了学习借鉴北京、上海以及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工作经验,委员们认为,应该探索建立符合宁德实际的垃圾分类推进机制体制,形成政策导向。
委员们建议,要细化工作任务分工,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的责任,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尤其要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之中,与整治黑臭水体、禁放烟花爆竹等专项工作相结合,作为提升我市文明水平的一项重点举措抓好落实。
要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意义的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同时大力推进12家试点单位、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打造示范样板,逐步提升城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软硬件配套,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在各县(市)中心城区推广。
此外,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日常运行经费、设施购置和建设经费等列入年度预算。并制定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建立分级考核制度,落实奖惩激励措施,对生活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扣减单位绩效分;对拒不执行的企业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