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桑榆映晚晴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王志凌)养老服务是民生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宁德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60.85万人,老龄化水平为17%。面对日益增大的养老压力,我市不断加大养老事业投资建设力度,社会福利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一系列老年人康养机构不断崛起,提升着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宁德市社会福利中心(滨海·金泰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近3.7亿元建设的,为市首家被省民政厅授予五星级的养老服务机构。近日,记者专程前往这里,感受这里暖意融融的养老时光。
“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还未走进金泰园活动室,一阵欢快的歌声便飘扬而来。
高歌者是年近九旬的陈燕如奶奶,手捧自己抄录的歌谱,与伙伴们一起放声歌唱,笑容满面。陈奶奶,上海人,当年的南下服务团干部之一。2016年,金泰园投入运营,她是首批签约入住的老人之一。
“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也多,又唱又跳又开心。”盘点自己的养老时光,陈奶奶一脸惬意。她告诉记者,早年退休后,她多是在家看电视,孤零零的;而现在,则是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我们开心,子女们也放心”。
漫步这里,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等老年人娱乐设施齐备。墙上图片栏里,从歌咏、跳舞,到书画、剪纸,到集体出游,一张张图片定格着这里的欢乐时光。
穿行金泰园各大功能区,所有楼宇均设有电梯,公寓与食堂及活动中心之间由封闭式走廊连接,无障碍通行;房间内,则均设有热水器、浴霸、空调、网络、有线电视等现代化设备,智能监控、紧急呼救等设施俱全。细微处更见服务者的用心。记者注意到,在每个居室入住老人的组合搭配上,金泰园充分考量老人们的宗教信仰、来源县市、家乡方言等因素,配备的护工也懂对应的方言,以便更好地交流服务。
走出室外,红花绿草、池塘流水、亭台楼榭,园林式建筑将这里装扮得古典雅致。再远些,则是金泰园外绵延的养殖池塘和碧海蓝天。日出或日暮,一轴五彩画卷在眼前铺展,美不胜收。
星级的设施、星级的环境,更有用心的服务。金泰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签约入住的老年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像陈奶奶这样身体健朗的自理型老人,目前入住63人,平均年龄85岁。针对这类老人,金泰园着重策划设置活动,丰富愉悦他(她)们的老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打造老年版的幼儿园、老年大学、老年人的“朋友圈”,让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小区的老人们相互融入,重构社会关系,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不孤单、更快乐。2018年以来,金泰园还与宁德市老年大学合作推出“养教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由老年大学在此设立分校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整合彼此优势资源,让老年人既颐养,又乐学,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
智能手机的风生水起,就是一个生动缩影。随着时代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畅享指尖上的智能生活,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对众多老年人而言,这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为此,金泰园专门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帮助老人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于是,每周的智能手机使用课堂上,一群戴着老花镜手持智能手机的“老学生”们认真地盯着手机屏幕,一会儿发朋友圈、一会儿摄像、一会儿接视频,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我们虽然身体老了,但心还没老,也要做到与时俱进。”81岁的陈月芳奶奶说。熟能生巧,现在她可以用微信与远在北京的老朋友视频聊天、拍照发朋友圈,还学会了用微信买东西,其乐融融。
据介绍,金泰园入住的另一类型老人,是需要护理型的,或是术后康复,或是身体不便,目前人数150多人。针对这些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个性化需求,金泰园则以专业人做好专业事,用有温度的服务,让他(她)们有尊严、有质量地快乐生活。
这里,是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目前与市医院合作,医护人员派驻联合开展医疗服务。专业护工团队则悉心护理,并针对不同类型老人的喜好安排文娱活动,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
81岁的刘奶奶去年7月入住金泰园,一次不慎拉伤了腰,护工团队将她列为重点照护对象,每天扶她上下床、帮她洗脸、喂她吃饭、帮她洗澡,如儿女般精心护理照料。时常到金泰园看望老人的家属感动不已,专程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
“爱心呵护,温暖家园”“细心护理,彰显爱心”……一面面锦旗,记录着一个个暖心故事。据悉,下一阶段,金泰园将进一步完善医疗条件,切实实现医养结合,力争以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态度及“五心”级的养老服务标准,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护理、自理、旅居等多样化服务,打造欢乐、健康、舒适的人生第二居所。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