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抗疫“隐形战线”
——记坚守防控一线的霞浦县疾控中心党员团队
宁德网消息(夏斌)“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疾控中心成立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指导、标本送检、信息报告、后勤保障、疫报联络6个工作小组,有5个组长是由党员医务人员担任。”2月18日,霞浦县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卓长超介绍说。
疫情“侦察员”
1月21日晚10时30分,霞浦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报告,发现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应急办主任、青年党员陈李锋和疾控科科长毕亚敏两人,穿戴好防护服,迅速赶往县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为了调查病例的发病和就诊等情况,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对象,落实排查核实,以防范病例的蔓延和传播。”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调组组长、党员张加元介绍说,如果说防控疫情是场战役,那么疾控流调工作者,就是这场战役的侦察员。
隔离病房内,陈李锋和毕亚敏对患者的流调工作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几乎同时展开。
“流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采集标本也具有潜在危险。”陈李锋说,我们与患者面对面距离不到半米,要从他们张开的咽喉部采集,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危险。
返回单位,已过午夜,他们又开始着手流调报告的撰写。不知不觉间,窗外已是拂晓,他们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1月26日晚,疾控中心再次接到疑似病例的报告。经过流调发现,该病例密切接触者多达13个。
事不宜迟!疾控中心当即集中流调、标本采集、消杀等人员,兵分两路,分别赶往患者所在的农村老家和城区,对其家人和其他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调、采集标本、消杀工作。
青年党员张鑫、陈星两人,冒着寒冷和细雨,连夜赶赴患者农村家中。当他们和负责城区采集的陈李锋等人完成任务,返回单位时,已是午夜时分。
“每一次行动,都是直面病毒。”卓长超说,既要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完整性,又要保证自身不受病毒侵害,这就要求流调组人员胆大心细。
标本“护送员”
标本采集后,紧接着就要抓紧时间,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存储、运输。
1月21日晚,当收到首例疑似病例标本后,支部组织委员、检验科长林煜立即和科里的预备党员张淑惠等人一起,将标本严密包装,于午夜1时许,驱车送往宁德市疾控中心。待他们完成一系列接收手续返回时,天边已是晨曦初露。
正是疾控中心这些党员医务人员的高度负责和忘我工作精神,使得霞浦县首例确诊患者,得到准确、快速诊断,为全面及时部署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自疫情发生以来,负责标本收集和运送的所有人员,全天候待命,无论是深夜凌晨,或是饭点休息,只要一接到采集、收取标本的指令,他们便会闻“标”而动,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任务。
病毒“消杀员”
当中心的标本收集、送检工作紧张进行时,另一拨人马,也在防控的另一个“战场”拼杀着,他们就是负责疫点消杀的消杀组。
“对疫点和重要区域的消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消杀处置,才能保证阻止病毒传播途径,消杀结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支部宣传委员、卫生监测科科长方永恩介绍说。
当该县第1例疑似病例确诊后,中心消杀组立即赶往患者所在的小区,对患者接触过的房间、电梯、楼梯及周边一定范围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杀。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方永恩和消杀组其他同事一道,还先后前往某乡村,参与消杀确诊病例曾经活动过的多处环境。
此外,消杀组还担任着留观点以及部分重点区域等部位的消杀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全县消杀工作业务指导、基层防疫人员消杀培训任务。
截至目前,中心消杀组累计消杀面积8770平方米,共向相关单位发放消毒药剂1328瓶、漂白粉650公斤。
疫情“科普员”
疾控中心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行为,无声地为其他同事作出了表率和榜样,许多人深受感染和影响,冯作秋便是其中一个。
现任中心慢病科、健教科科长的他,于去年底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我还没有成为正式党员,但我一定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
当霞浦首例病例确诊后,为消除恐慌,让更多的群众认识疫情真相,他连夜在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编辑、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想知道的看过来》等2篇文稿,阅读量达到2000多人次。
从1月21日至26日,短短几天时间,冯作秋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对接广告公司、印刷厂,先后设计编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等宣传单3.8万张,公众预防指南手册1万份,及时下发给各医疗卫生单位印制张贴,还在城区的海滨、公众、关帝庙3个大市场的醒目位置,设置编发了疫情防控宣传大型海报,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新冠防控”专栏,不间断推送《霞浦县疾控中心告市民书》等多篇文章,对正确引导民众情绪,科学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疾控中心的党员团队中,还有着像中心副主任陈枝玲、办公室主任卢雨晨等党员,他们也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着……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