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由黄道周的一件册页说起

2020-05-11 09:35 来源:宁德网

 


宁德南门薛厝里 


《宁德支提寺图志》中收录的薛当世诗作 



徐兴公《寄崔殿生》中有关薛当世的记载


黄道周册页

陈仕玲

2018年春,在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名为《寄答薛当世》的楷书册页。这件作品出自明末著名学者黄道周之手,共为七开,水墨纸本,首尾两端分别钤“三公不易”“四事未能”“道周”“石斋”四枚朱文方章,全本古朴厚重,结字端庄,运笔流畅,不失为一件上乘之作。对于这件册页,网络上附有解读文字,但讹误颇多,经对照原件(图片)进行订正,录之如下:

寄答薛当世

道镜如明月,精魂了不关。半肱移枕子,万里辨弓环。石气贴秋细,溪云离树闲。此间微踵息,莫吐与青山。

云水是何物,着人生眼花。英心惊鸟雀,煞气下龙蛇。渡世岂须楫,浮生莫问槎。前来瓢(天)将厌,时清物自和。

幽人无所觉,鹿豕溷山阿。

入世多深处,藏山亦冷然。乌头留道力,赤仄让时权。倦客欲伸足,饥人自啖拳。可怜避乱者,难给酒家钱。

苗意尊稂莠,花盟让雨风。频年奕势异,四海羽书同。寇逻主笠者,再与理根芽。

消息一丸里,乘除数昼中。排场胡鬼变,天下语儿同。拔足探烟韵,开眸纵晓风。应知泰古迹,蚤与小窗通。

偶寄夏太守时山中闻警

亦有耘锄志,其如衰病何。长城依遂牧,落日系阳戈。野旷□人傲。烟深樵子雄。胜师二十万,幸报圮桥翁。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黄道周顿首政。

可以看得出来,诗册完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十三,而这一年黄道周刚好步入花甲。农历五月十三,离思宗殉国的日子过去不到两个月,两天之后福王朱常洵在南京正式登基,拉开了南明流亡政权抗击满清征服者的序幕。那么完成于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作品,它背后又隐藏有什么秘密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道周的身世。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平,号石斋,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朝,授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不后奉命督师入赣,在婺源被清军所掳,顺治三年(1646年)遇害于南京大中桥。

黄道周学贯古今,熟读儒家经典,于天文、地理、历数、声律、诗赋、书法、绘画无不通晓,好友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一》中盛赞之:“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他的书法以楷、行、草最为擅长,楷书既有对钟繇小楷的继承,又以遒媚、古拙、率意的风格而自成一家,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曾作评价:“楷格道媚,直逼钟王。”

黄道周的这份册页共抄录五律六首,其中第二首多出一字,且二、四、六这三首分别使用了两个韵部,不符合格律要求,为此笔者特地查阅了《中华古籍资源库》收录的五十卷本《黄漳浦集》(光绪至宣统铅印本,陈寿祺辑),经过仔细核对,发现这件册页是个残本,中间有脱页,《黄漳浦集》中所收录的这组诗比之要多出两首,且文字与题目也有所不同。其中《寄答薛当世》见于该集卷四十三,诗题为《有答二章》《有寄二章》:

有答二章

道镜如明月,精魂了不关。

半肱移枕子,万里辨刀环。

石气贴秋细,簪云杂树间。

此间微跃思,莫吐与青山。

云水是何物,著人生眼花。

英心惊鸟雀,煞气下龙蛇。

渡世岂须楫,浮生莫问槎。

前来瓢笠者,再与理根芽。

有寄二章

消息一丸里,乘除数画中。

排场瞷鬼变,天下语儿同。

投足搜烟雾,开眸纵晓风。

应知泰古迹,蚤与小窗通。

蝉筝非逼暑,蛾炙岂因寒。

已任见闻累,谁凭日月宽。

新书销鹿角,故事卸渔竿。

无复堪持送,秋音木叶干。

《偶寄夏太守时山中闻警》,见于《黄漳浦集》卷四十四,题目为《答夏韩云太守四章》,也是四首:

海国方披靡,油云未遍阴。

遥知解犊手,深慰百城心。

马力看垂辔,桑林改听音。

丁宁伤缴鸟,中夜莫哀吟。

亦有耘锄志,其如哀病何。

长城依遂牧,落日系阳戈。

旷野天将厌,时清物自和。

幽人无所觉,鹿豕溷山阿。

苗意尊良莠,花盟让雨风。

频年奕势异,四海羽书同。

寇退主人傲,烟深樵子雄。

胜师二十万,幸报北桥翁。

人世多深趣,藏山亦冷然。

乌头留道力,赤仄让时权。

倦客欲胄足,饥人自啖拳。

可怜避乱者,难给酒家钱。

黄道周殉国之后,弟子洪思、郑玟多方搜求遗稿,编成《黄子录》六十六卷,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道光十年(1830年),著名经学家陈寿祺以数十年访求之功,参校各种刻本,遍寻遗存,重新刊刻《黄漳浦集》五十卷,且附年谱,这是一个最完备的本子,也是目前为止最主要的通行本。相比后人所辑,这件诗册保存了原作风貌,对研究作者的生平交往意义更为重大。

对于诗册中提到的“夏韩云”“薛当世”两位人物,笔者随之又做了一番考证。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资料可知,夏韩云名雨金,字韩云,直隶休宁(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宁(今江苏南京)。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卫辉道副使。黄道周之所以称之“夏太守”,是因为这时期他正在泉州知府任上。

那么,薛当世又是谁呢?

笔者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刊本《宁德县志》卷之七《人物志.博闻》中找到了答案:

“薛大志,字当世,崇祯庚午乡举。磊落豪迈,著作甚富。自号狂生。及卒,遗命以诗文殉。”

在卷之七的“乡举”部分,也有如下记载:

“薛大志,崇祯三年庚午科。字当世,一都人。有传,列《博闻》。”

通过这些简短的文字,我们对薛当世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有关他的生平经历,以及与黄道周之间的交往,由于县志没有更详尽的记载,依然显得扑朔迷离。

在笔者的继续关注下,终于从明末曹学佺等文人的诗文集中找到一些零星记载。曹学佺《西峰诗稿》卷三十二《西峰集(癸酉下)》有五律《同周爰粲、周方叔、薛当世、林恬生诸子过绿玉斋,时兴公客古田未返,其子存颍、孙器之陪侍》:

客到偶成社,梅开仅一枝。

断冰沾履迹,寒日上书帷。

春信迫残岁,主人归见迟。

儿孙能好事,不令叹凄其。

诗中讲述的是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冬,薛大志与侯官曹学佺、莆田周婴(《卮林》、《远游篇》的作者)、甬东周爰粲、福唐林恬生一同到绿玉斋拜访徐兴公不遇,遂与徐氏子孙赏梅坐谈的情景。这说明了薛当世在当时的诗坛颇有名气,并与福州“晋安诗派”的几位骨干成员有过交往。

徐兴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册五有一封书札《寄崔殿生》,其中竟也提到了薛当世,“倚玉曾归否?闻薛当世客死虎林,令人感悼不已。”信札开头有“尊公化一年所矣”,末端署“五月望日”。“尊公”指崔殿生(崔嵸)之父崔世召,病逝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也就是说这份信札致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中旬。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信息,薛当世在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三年之间客死于杭州。

笔者在翻阅明末诗人蔡世寓《西园集》时,发现了一首七律《送陈淡公、薛当世二孝廉北上会试》:

素琴双剑话知心,万里联镳别霍林。

丹凤羽仪成五色,元龙声价重千金。

关河腊骑凌霜度,御苑春花压帽檐。

中秘宏谟看指掌,蚤教寰宇沐甘霖。

经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崇祯九年(1636年)冬,当时薛当世与同乡陈淡公赴京参加春闱,蔡世寓以诗送行,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反过头来再咀嚼徐兴公的这封信札,我们可以认定薛当世屡应会试不第,最后不幸病死于南返途中,时间正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春夏之交。

自古以来,同姓名、同字号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黄道周册页中所提到的“薛当世”与宁德的薛大志之间要划上等号,必须要找到更充分的理由。笔者对黄道周的著作仔细解读之后,终于在《榕坛问业》找到了确凿的记载。《榕坛问业》共十八卷,是黄道周部分讲学语录的汇编,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整理而成,多署明时间,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名。在该书卷十七有这样一段记载:“又云天地无人,只是一块血肉;人无天地,难道一线空悬。薛当世自宁德来,鼓箧甚殷。”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薛当世不仅就是宁德的薛大志,而且还是黄道周的及门弟子。在同卷的另一处记载中除了提到了薛当世,还提到了另一位福宁籍学生:“刘荐叔,福安人,以访郡守至,亦邃于学问;又有薛当世大志,宁德人。问学四五事,皆名孝廉,不相迂鄙。”这说明薛当世与刘中藻一同在漳浦“东皋书舍”深造过,并得到了黄道周的器重。隆武元年(1645年),也正是在老师黄道周与户部尚书何楷的举荐下,刘中藻才得以再次出仕,得到隆武帝的重用。

黄道周的漳州籍弟子徐明彬有《摩麟近诗》九卷,其中卷八有七律《薛当世支提下山来师石公》两首:

出处当年悔不真,多君千里访真人。

世传已领龙门秘,身后应交羊石神。

不屑文光争鬼溷,自探道窍泻天绅。

笑余潦倒空中凿,未泛沧溟敢倦津。

其  二

麟影千秋各弟兄,亲看簦笈写玄思。

已啼白日宁悲凤,欲药千身讵采芝。

学法谩于今世法,襟期端与古人期。

丁丁谷鸟蒹葭水,分袂依然援昔诗。

诗中将黄道周喻为隋代聚徒讲学于龙门的王通,同时也把薛当世当成了支提山下来的仙客,风度翩翩。

从上可知,黄道周完成这件诗册的时间,距薛当世病逝已历四年之久,而这一时期,他正辞官过着隐居的生活。据《黄漳浦集》所附年谱:“(崇祯)十七年甲申,先生年六十,……夏五月三日,先生以盛暑避迹于江东之邺园。……越十余日,而燕都三月十九日之变(思宗自经煤山)至,先生乃率诸弟子为位于邺园,袒发而哭者三日。”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这件诗册既非赠给薛当世,也不是赠给夏雨金,而是抄录这两组诗章赠给了另外一位重要朋友。

薛当世屡试不第,最后客死他乡,绝望之余,他嘱咐家人将自己平生所作统统烧毁,导致我们今天很难看到他的作品。目前所知者仅有七古一首,赖崔嵸《宁德支提寺图志》得以保存:“神僧已去月荒凉,猿泪抹枫生古血。萤炬飞童挂碧灯,皎如台上琉璃彻。草木禽虫总解经,曾闻说法广长舌。”诗风沉郁苍凉,与老师黄道周的风格极其相似。

薛姓为宁德县城的名门望族,早在建县之初就已迁入,世代繁衍,名贤辈出。仅举科第而言,见于乾隆版《宁德县志》“科举”条目者,就有南宋进士薛将、乡举薛亘,文举特奏名薛熙载,元琼州万户薛瑗,明举人薛大志,贡生薛旭、薛侨、薛公应、薛大纲、薛一鸾、薛廷儒等人。而今的薛氏族人主要聚居于宁德南门鹏程境,并分为上薛、下薛、前林坪三支,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家谱世系并没有与以上这些人物挂钩,而是以正统年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薛复”作为始祖,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仅仅见于薛姓,在南门的郑姓、林姓等大姓中也同样存在,笔者认为这与明末清初南明军队攻克宁德的历史大事有着直接的关系。

清顺治四年(南明鲁监国二年,1647年)八月,鲁王监国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熊汝霖、总兵官郑彩(寀)率兵攻打宁德县城。次年正月,县城为熊、郑所部攻破,知县钱楷出城投降。同年十月十三日,鲁王遣东阁大学士刘中藻攻克福宁州城。这一时期,义军相继收复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注,局势大好。在攻打宁德县城的战役中,城内的崔、陈、薛、郑这些大姓,多为明室的遗老遗少,与刘中藻等人又是世交,他们里应外合,给予了重大的支持。不幸的是鲁王政权内部出现矛盾,清军抓住时机,进行大举反攻。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清军都督张承恩收复宁德县城,曾经资助过义军的这些大家子弟纷纷外逃霍童、虎贝、赤溪等山区乡镇,隐姓埋名,避难不出。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政治的宽松,一些人返回故土,为了避免张扬,将家族档案进行了篡改,以一种全新的身份来保存自己的宗族。久而久之,真相逐渐被人所遗忘,也就留下了这段纠缠数百年的文史公案。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