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科技创新添动能 人才蓄力谱新篇
积极营造优质政策环境,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加快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联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我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陈映红)看今朝,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将在年内完成研发楼主体工程,新能源材料研究稳步推进,展露勃勃生机;数风流,一批批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扎根田野,为基层群众带去科技甘霖,结出丰硕之果。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从积极营造优质政策环境到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从加快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到引联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向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9年9月,我市依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中国福建能源器件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成为全省首批4家创新实验室之一,也是我省首个由政府推动、依托民营企业组建的省实验室案例。今年6月24日,第一期总投资33亿元的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在我市正式奠基启动建设,力争2021年底部分建成投入使用,2023年第一期工程全部建成。
本着边建设、边运营的原则,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聚焦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继续在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及快速充电等能源器件关键技术上开展攻关突破,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和智慧能源网等重要战略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与其他创新实验室相比,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更侧重于新能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搭建此类高端研发平台,不仅能保持我市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促进未来能源存储转化技术的突破,还能打造一处人才聚集高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冯坚说。该实验室将组建一批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力争五年内带动能源、材料、电池领域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成为引领我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科技“新引擎”。
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人才蓄力提升科研能力,科技特派员又将研发成果送入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1521人次经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认定的个人科技特派员和8家法人科技特派员、19组团队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村全覆盖。
在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安市农业科教站站长张富民带领科研团队走村入户,向果农传授避雨栽培技术和葡萄专用套袋技术;在寿宁县下党乡,科技特派员陈翠英、郭慧敏、刘宝富开展乡村产业调研,与村主干、种植大户共同探讨乡村产业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一个个“领路人”组建一支支“先锋军”,2019年至今,科技特派员共帮助引进新品种13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14项,培训农民1.1万人次,服务农户7560户,有效带动3500户农户实现脱贫增收。
“今年,我市共选派303名科技特派员,他们大都来自农林牧副渔领域,分赴我市各县(市、区)的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其中还有不少各自领域的教授、专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科技特派员从以往的一年一认改为一认三年,确保了队伍的稳定性和服务连续性,切实提高了服务实效。
围绕市委“1+5”人才政策体系,我市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遴选办法等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组织科技人员申报科技技术奖。去年7月至9月,在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一对一的沟通帮助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快充关键技术及应用”、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超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技术”成功申报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于今年9月同时斩获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科技奖项的获得,是企业长期坚持科技创新的体现,也包含着我市各级政府协调各方破解难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共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2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5家。与“十二五”末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三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一番。此外,2018年全市R&D(研究与开发)投入42.06亿元,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2.16%,从“十二五”末的全省第八位上升到第三位。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