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种下“锌葡萄” 收获“甜蜜果”

2020-09-21 11:21 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通讯员 吴苏梅)依托当地自然生态优势,葡萄种植成为寿宁县仅次于茶叶的第二大富民增收产业——

9月以来,寿宁万亩葡萄园喜迎丰收,茂密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采摘。在寿宁县托溪乡峡头村,返乡创业青年蔡荣福悉心种植了两年的葡萄长势良好,连日来他一直忙着处理来自县内外的订单。

峡头村海拔800多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较好。2018年初,阔别农村多年的蔡荣福在村两委的动员下,放弃在外地的小商品批发生意,回乡种植葡萄。

蔡荣福说,峡头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葡萄,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获得农业技术支持的渠道也多,这些都是吸引他回乡创业的原因。不仅如此,葡萄种植的劳动强度小,村里的妇女、老人都可以到葡萄园打工挣钱,如此又能为乡亲们提供一个增收渠道。

两年来,蔡荣福精细化管理21亩葡萄园,又雇了本村的贫困户从事修枝、剪叶、除虫等工作,事业渐渐稳定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蔡荣福的葡萄园今年结出的果实比去年更优质,果形个大饱满,口味甘甜爽口,因此他自信满满地在朋友圈推介起自己种植的葡萄,在口口相传间获得许多订单。

“今年的销量不错,市场反响也很好,再有一周就能顺利结束采摘期了。”蔡荣福说,他打算明年新建一座冷藏库,延长葡萄供应期,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好。

同样是在外经商,再返乡种植葡萄,凤阳镇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缪文钦也把“甜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2011年以来,缪文钦从自种100多亩葡萄开始,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带动不少村民加入葡萄种植队伍。

此前,凤阳镇葡萄产业以零星种植为主,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农户收益甚少。自从缪文钦牵头成立合作社,引进优质葡萄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后,凤阳的晚熟葡萄品质和产量得到极大提升,成功打开了市场,打响了品牌。

今年,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184户社员种植的1700亩葡萄喜迎丰收,其中优质一级果产量100多万公斤。为了提高社员参与优质果管护的积极性,合作社今年决定按每户种植优质果的亩数为基数向社员发放二次分红,共计35.2万元。

在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下,凤阳镇全面推广“协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先后成立1个葡萄协会和36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全镇1000多户普通农户和贫困户种植葡萄1万余亩,实行统一供苗、技术、管理、包装、销售,全面提升葡萄种植水平和产业带动能力。

葡萄如何成为群众增收的“甜蜜果”?寿宁县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暖湿润,在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葡萄比低海拔地区晚熟20天至30天,正好填补了市场空档,加之寿宁土壤富含硒、锌元素,种出的富硒富锌葡萄比一般葡萄更具营养价值,因此又多了一个卖点。

近年来,寿宁县紧紧围绕“一品牌两产业”,突出寿宁葡萄高山晚熟、富硒富锌特色,引导合作社、农户走生态绿色生产道路,促进葡萄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从2012年底不足30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1000亩,年产量近1万吨,产值1亿多元,葡萄种植户人均增收5000多元,成为仅次于茶叶的第二大富民增收产业。

寿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促进寿宁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积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引进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葡萄品种;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果园科学管理水平;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举办寿宁葡萄丰收节,参与省内外大型推介会,集中力量打响“寿宁葡萄”品牌。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