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中的20年——“乡村振兴助我脱贫”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
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中心城区发展日新月异,乡村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福安社口坦洋村脱贫户周灿明对此深有体会。
金秋的山里已有些凉意,但坦洋村建设热度却丝毫不减,房屋平改坡、工夫客栈建设、古屋修缮、秋茶加工……其间就能找到周灿明忙碌的身影。
问起近些年生活的变化,今年47岁的周灿明露出了笑容。“政策真是太好了,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他说。
早年周灿明因家庭变故,生活非常困难,只能四处漂泊打工谋生。“赚不了几个钱,而且交通非常不方便,记得去泉州投靠我哥哥时,还没有动车,要到福州过夜才能到泉州。”他说。
20年来,随着坦洋茶产业的复兴、国家扶贫政策的接续出台,周灿明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2006年,福安市把茶业作为民生产业,实施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五个一工程”,恢复打造中国历史名茶品牌“坦洋工夫”。2007年,“坦洋工夫”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红茶发展机遇来了,也吸引了许多人返乡就业,周灿明也回家种茶。
“一开始收入是不高的,但是至少能维持生活,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比在外头漂泊的日子好多了,总算把家安了下来。”周灿明说。
靠种植茶叶有了积蓄,加上危房改造补助等,周灿明盖起了两层新房,各种家电一应俱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周灿明掐着指头娓娓道来:“我们全家脱了贫,这是最大的喜事。茶叶卖出好价钱,发展产业还有补助,医保政府全包。还有,改水改厕后,再也不用上茅坑了。交通越来越方便,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村子变得美丽,有周灿明的一份努力,同时,村子变美丽也促进周灿明增收。原来,为了振兴坦洋工夫文化,发展茶旅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乡村古建修复工程被提上日程,周灿明早年在外学习的古建修缮技术得到了发挥,也成了他增收的重要渠道。
今年,全省建设行业古建木工、古建瓦工岗位技能竞赛筹备落地坦洋村,建设35栋古建筑,周灿明从春节到现在几乎就没停过。“每天工钱有36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增收了好几万元呢。”周灿明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