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居住环境 实现百姓“安居梦”
——“十三五”期间我市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宁德网消息(记者 吴枋宸)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万千家庭共同的心愿。但近年来,节节攀升的房价,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
为圆广大群众“住房梦”,“十三五”以来,我市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持续改善居住环境,让市民在安居宜居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对于很多困难家庭来说,有一处安居乐业的房子就是他们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走进金涵小区一期居民林建风的家里,窗明几净、干净整洁、温暖舒适。“现在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是很温馨。生活所需的电器、家具一应俱全,感谢政府让我们有个家。”林建风说。
作为蕉城本地人的林建风,夫妻二人都是环卫工人,由于收入微薄,过去一家三口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政府的保障房建成以后,我们一家三口住进了公租房,一个月房租只要300多元,居住环境比过去好多了。”
从“有住的”到“住得好”,林建风一家住房变迁是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有力缩影。
“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大量涌入,城市土地和住房供不应求,土地和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大大超出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负责人说。
为了让保障性住房不仅惠及低保住房困难家庭,还能覆盖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我市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2010年金涵小区一期建成后,同年开工建设二期工程3906套。2013年,我市开工建设金涵小区三期工程2450套。
“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房1.28万套,完成投资45亿元;全市改造棚户区(危旧房)3.02万套。
与此同时,住房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从最初的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扩大到我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再扩大到乡镇的医疗人员和教师群体,更多居民的安居宜居梦得以实现。
住房是民生之要,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住房困难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而要实现全市人民的“安居梦”,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楼市必不可缺。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市坚持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市场监测,加大整治力度,精准调控、因城施策,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人口的不断积聚,全市的房地产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市住建局副局长江祖斌介绍,2018年以来,我市出台房地产市场精准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保持稳定增长,价格总体可控,商品房库存趋于合理。
5年来,我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约985.45亿元,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688.03万平方米、全市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累计1506.29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从2016年12月的15.05个月降至2020年11月的9.63个月;全市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从2016年12月的11.47个月降至2020年11月的8.28个月,房地产市场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展望“十四五”,我市将加快完善已建成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及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研判……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