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建议回放

2021-01-12 16:15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赵巧红

【编者按】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群众呼声和要求的重要形式。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依法提出了353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过去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提升代表服务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来认真谋划和推进。各承办单位也积极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实效。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2020年度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在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选择其中一些涉及民生相关建议及办理情况进行回顾,借此感受市人大代表为促进我市民主法治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作出的不懈努力!

宁德网消息(记者 赵巧红)

推行“先诊疗后付费” 解决住院治疗后顾之忧

【背景】在原本贫困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的案例屡见不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有温度、有力度、有措施、有保障的医保扶贫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享受不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的待遇,主要是定点医疗机构的登记系统中无此类人员名单,导致此类人员在住院治疗时需先交纳住院预付金,这让遭遇大病的特困人员难上加难。

【建议】为此,殷丽辉等代表提出《关于将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纳入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对象范围的建议》,建议宁德市政府统筹协调医保、卫健、民政等部门,予以明确将农村特困供养人员纳入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对象范围,形成制度长期帮助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解决他们看病住院的后顾之忧。

【回应】市人大常委会将这份建议列为2020年重点督办建议,并牵头召开重点建议督办工作协调会,会上经过沟通协调,确定将城乡特困人员纳入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对象范围,为城乡特困人员开通医疗救助“绿色通道”。2020年5月底,市卫健委、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联合印发《宁德市城乡特困人员“先诊疗后付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先诊疗后付费”的救治对象、定点医院、救治流程、保障方式、部门职责都进行了明确,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民政部门向医保部门、卫健部门提供城乡特困人员基本信息,确保救治对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待遇。卫健部门督导定点医院及时精准识别城乡特困人员身份信息,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医保部门负责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认定名单,进行城乡特困人员医保信息系统标识,并做好医保信息系统改造及数据更新维护。财政部门加强资金保障,将开通“先诊疗后付费”后产生挂账资金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中列支。2020年7月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特困人员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惠民政策。截至2020年12月底,这一政策惠及了全市 27652人次城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残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免交押金总费用25904万元,切实解决贫困人员就医难的问题。

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背景】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铸魂”之举。开展闽浙边界红色文化专项保护工作,对于继承革命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部分革命老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难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致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处于几乎闲置的尴尬境地。加之许多革命英烈的故居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遭到破坏甚至毁灭,抢救性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已迫在眉睫。

【建议】针对红色文化遗存现状,丁少华等代表提出《关于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建议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境内红色遗迹的普查和排查工作,推进红色遗迹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加强红色遗迹资源网络数据库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损坏红色遗迹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和严肃处理,使保护制度化、规范化;整合文化专项支持资金和上级老区文化资金建立老区红色文化保护基金,用于红色历史遗迹的保护,并加大对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修缮提升的经费投入;整合红色精品路线,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对境内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整合,将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的发展统筹起来,协调推进。

【回应】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市文旅局第一时间对闽浙边界地区红色文化遗存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建立档案,留住历史记忆。在调查基础上,将有重要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存及时予以认定评级,推荐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予以保护。同时,指导各地谋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在推动红色旅游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等模式,将零散的红色文化遗址与自然风光旅游景点、乡村民宿等串点成线,推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市民政局表示,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452处,分布我市9个县(市、区)。为加大革命遗址宣传力度,市民政局定期组织各县(市、区)老区办对全市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实地勘查、图片拍摄、资料收集、填表登记、修正补充等工作,并积极争取老区建设资金。2020年开始实施“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行动计划,帮助老区村发展特色产业,对于具备开发红色旅游的村,牵手社会组织帮助对接相关企业发展旅游产业,逐步扩大旅游品牌辐射力,切实把红色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背景】我市人口老龄化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目前全市已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但养老事业仍存在引导扶持力度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农村敬老院问题较多、医保支付与医养结合政策衔接还不到位、“养中有医”较难实现等问题。

【建议】为此,陆盛彪等代表提出《关于加快补齐短板,促进我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强政策引领,从用地、资金、各项优惠等方面高位推动养老事业发展;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对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打通医养结合壁垒,制定我市养老机构医保支付结算办法,推动医养融合落地落实;把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意见。

【回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连续四年将养老补短板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市对县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和优惠政策,有效促进全市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收到建议后,市民政局表示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养老事业相应补助资金,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市人社局将认真编制养老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成立培训基地开展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市卫健委将精简审批流程,支持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市医保局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全市医养结合保障体系;市自然资源局严格审查住宅用地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条件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2171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5张。2020年,全市实施11个养老补短板工程包,总投资16.31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亿元,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截至2020年11月,全市累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25.77万份,健康体检13.58万人,家庭医生签约15.23万人。

多方合力有效整治 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但停车设施的建设管理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停车难、乱停车等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难题,直接关系着城市运行效率和人民群众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为此,宁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宁德市城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如何解决好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建议】针对城市停车难问题,夏陈玉代表建议首先要采用技术手段来管理和优化停车资源,建立城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的投入,充分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题。其次,要从规划、建设、市政、交通执法、行业管理及运营等各个环节明确部门管理职责,加强对车辆停放的综合管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最后,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回应】在收到建议后,宁德市自然资源局表示,根据《宁德市城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和《宁德市主城区停车专项规划(2016-2030)》,主城区将布局公共停车泊位约4.4万个。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市自然资源局严格把关停车位配建情况,对配建停车位不足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规划设计方案;为避免部分新建建筑物没有严格按标准配建停车位,要求业主进行整改并符合配建标准后,重新申请规划条件核实。市住建局表示,将结合规划,逐年推动建设一批公共停车设施,并将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范畴,合理预留建设用地,同时加强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方面督促指导,积极配合做好停车泊位管理利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将强化对停车收费的常态化监管。对在全市收费停车场秩序检查中发现,我市经营车辆停放保管服务的单位都能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的收费政策。对于小部分经营车辆停放保管服务单位设置的车辆停放服务收费标价牌不规范、项目不全等行为,已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市公安局则表示,下一阶段我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按照本部门工作职责要求,配合市政建设部门建设城市智能交通、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停车场和路内停车泊位摸底排查工作,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监控系统建设,主动参与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推进背街小巷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工作,加强全市绿色出行、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停车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