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察民情解民忧 推动乡村善治—— 一位驻村书记的“治理经”

2021-03-22 18:15 来源:闽东日报 龚键荣

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有心结就敞开来说,让矛盾面对面化解,把问题晒在阳光下……三年来,周宁县七步镇象运村的乡村治理取得很大成效。省农信联社派驻象运村第一书记张伟义带领村两委班子,倾听民情民意,排解民忧民怨,让昔日纠纷矛盾不断的“上访村”奏出了“和谐曲”。

2019年摘下“穷帽”以前,象运村既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又是老区基点村。张伟义在深入调研中发现,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制约发展,从更深层次了解,群众之间、干群之间长期不睦、积怨较深,或许才是“穷根”所在。

象运村的主村位于下村,另辖上村、里路、文潭、黄县4个自然村,共325户1385人,常住人口不足300人。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各自然村的群众对村两委干部的能力作风、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看法不一,互相缺乏信任感。

要做的事千头万绪,要解的题纷繁复杂,从财务管理人员转型为农村干部的张伟义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为了化解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隔阂,他往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走得更勤了。

“村里需要什么?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2018年初,张伟义走访了仅剩下七八户人家的文潭自然村,没想到这句简单的问候,竟打开了村民许启修的心扉。

“多少年来,从来没有村干部到文潭村问问我们需要什么,就冲书记你这句话,我就心满意足了。”许启修紧接着说出两个问题,一是山上的蓄水池太小,旱天水量少,雨天水质差;二是村庄路边坡下住着3户人家,由于没有路灯,夜间走路很不安全。

张伟义默默记下了老许的话,回到村委楼便紧锣密鼓地张罗起项目建设的事。很快,村两委在文潭村新建了一座近10立方米的蓄水池,又安装了6盏路灯,终于解决了长期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两个难题。

群众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张伟义一鼓作气,结合全村普遍存在的饮水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利用对口帮扶资金新建、加固、翻修9口水井,让各村群众告别饮水难。

张伟义为人公道、做事务实的作风引来各自然村群众的一致肯定,使其更加坚信找准了“症结”。原来,过去,村两委重视主村建设,对其他自然村关心不够,村干部因此饱受群众批评,进而演变成不同姓氏宗族之间的矛盾,使问题复杂化。

为了改善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张伟义着眼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吸收优秀后备人员充实干部队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使原本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形象焕然一新。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方面,张伟义规范村“四议两公开”制度,开通微信公众号“象运村”,实时发布村庄动态及党务村务公开,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确保党务村务阳光运作。张伟义还带领村两委班子,经常性的入户走访、上门座谈,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019年1月,村两委对争议颇多的历年滚存生态公益林补偿款进行汇总公示,并探讨收益款项的具体处置方案,让广大群众吃下定心丸;2019年春节,村两委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迎春文体活动,特别是以“振兴乡村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首届春节晚会汇演成为全村的一件文化盛事;2020年,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张伟义带领村干部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值班值守、摸排管控、宣传引导,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抓党建、强治理、促民生,随着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信任度不断提升,各项村务发展回归正轨。2018年以来,象运村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和产业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实施了巷道提升、河道整治、饮水照明、文化活动中心、幸福院等30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恢复修缮了老区红色步道、黄县交通站等红色遗址,正在建设长4.2公里、宽6.5米的村公路工程。

三年多的驻村工作匆匆而过,回顾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张伟义写下这些话语:“驻村工作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当好群众‘知心人’;要挑起担子、甩开膀子,当好创业‘带头人’;要敞开里子,亮出牌子,当好干部的‘表率者’。”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