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建言资政献良策 凝聚共识促发展——第四届政协宁德市委员会工作回眸

2022-01-05 11:27 来源:闽东日报 叶陈芬 陈映红 吴枋宸 余春川 魏元冰

p1_s

2021年7月21日,市政协主席兰斯琦带队赴寿宁县、福安市等地开展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p2_s

2021年10月21日至22日,市政协主席兰斯琦带队到古田、屏南县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图为调研屏南县棠口镇千亩高山花卉基地建设发展情况。

p3_s

2021年8月26日,市政协主席兰斯琦带队赴蕉城区开展“四下基层”暨“云诊”远程医疗活动。

p4_s

2021年7月2日,宁德市召开2021年 “推进电机电器产业转型升级”协商民主季谈会。

凝心聚力新时代,步履铿锵又五年。这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开拓奋进、创新发展的五年。积极建言献策、聚焦民情民生、助推改革发展……翻开四届市政协履职记录,一次次调研、一场场协商、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心系百姓关切民生,饱含政协为公为民情怀。

五年来,四届市政协及其常委会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全市“一二三”发展战略实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助力宁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理论武装 提升履职能力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学习宣讲凝聚力量。

2021年以来,市政协组建宁德市人民政协理论宣讲团。各个宣讲小组从机关到基层、从乡村到社区,宣讲一百多场,受众万余人次,广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民政协理论,解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让党的声音深入寻常百姓家。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五年来,市政协以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引领着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感悟思想伟力。通过上百场专题学习、主题宣讲、研讨交流,组织广大委员从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干部群众视频连线重要讲话、给下党乡乡亲们重要回信、对宁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发展的关心厚爱,引导广大委员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通过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依托“书香政协”“行知课堂”等平台开展交流研讨、专题辅导、委员读书活动,深入学习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不断深化对政协职能定位、职责使命的认识和把握。宣讲团成员广泛深入基层讲好中共百年党史,用好“宁德故事”,引导广大委员从小康圆梦、国家巨变的伟大成就中,从宁德摆脱贫困的光辉历程中,感悟履职初心、提升思想境界。

学做相融提升实效。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让政协委员准确认识和把握履职的中心环节。广大委员传承弘扬“滴水穿石”精神,瞄准一个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每年一提升。连续五年关注宁德三都澳开放开发、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连续组织委员及各界人士视察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以“滴水”之功汇聚“穿石”之力,不仅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凝聚了发展共识。

多献务实之策 助推科学发展

2017年,市政协持续关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委员接续开展北部新城调研,形成了交通路网建设先行、尽快启动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建设等建议。

2018年,市政协着眼环东吾洋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创建国家级海洋(文化)公园、打造环三区域海洋文化旅游统一品牌等15条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2019年,市政协围绕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建言献策,为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把脉支招。

2020年,市政协自觉把建言献策宁德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作为履职的重点工作。提交各类协商意见66份,对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2021年,市政协聚焦电机电器产业转型升级,共谋我市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

回望过去五年,会发现关乎宁德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留下了政协委员们的足迹,他们表达观点,传递社会各界关切,为宁德高质量发展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在推动宁德发展实践中展示了政协的履职担当。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是过去五年我市的中心任务。五年来,市政协始终把助力“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作为履职主线,围绕打造临港制造业基地和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环三战略“旅游湾”开发建设、闽东北旅游业茶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建议,累计开展11场专题协商、提交106份调研成果,助力新宁德建设。

四大产业的强势崛起,为宁德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有力支撑。五年来,市政协持续开展北部新城“产业优”基地建设调研、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提案督办和专题协商、电机电器产业转型研究、通用航空产业调研、“六稳”“六保”政策举措宣传等,举全政协之力服务构建我市主导产业“四梁八柱”,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提交的大会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208件、专题协商31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市政协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五年累计提交涉农提案368份,六度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协商民主季谈会,协商破解“三农”问题,参与相关课题的委员超过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8+1”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保险扶持政策完善、农村产权流转收储机制建立等都是市政协委员们履职的重点,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关注民情民意 助力民生改善

常怀爱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为利民之举。五年来,市政协坚持把“人民政协为人民”贯穿协商工作始终,既关注普惠于民的“大政策”,也牵挂烦心扰民的“身边事”,积极助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从城市管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到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从推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到调整中心城区教育布点规划,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市政协的每件提案、每篇社情民意信息,都紧扣主题主线,饱含广大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情怀。

倾情反映社情民意。民意如水,信息为渠。市政协积极创新民意征集方式,在企业、社区、镇村设立委员联络点,更好服务委员收集资政建言的第一手资料。五年累计向全国政协、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736件,其中172条建议获领导批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已成为填补发展之“漏”、纾解民生之“困”的重要通渠。

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治理与和谐稳定等民生领域,倾真情谋善举。其中,提出构建城市交通体系、规范住宅小区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建设特色商业街区等建议,通过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方式转化为职能部门的具体举措;开展校园食品、外卖食品监管专项视察,促成有关部门立说立行、加强监管,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政协动员委员帮扶贫困村,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以“清新厨房”“乡村云诊”等活动为抓手,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两不愁三保障”帮扶,为宁德摆脱贫困尽心尽力。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中,组织社会各界视察整治情况,现场感受宁德大地践行“两山”理念的坚定决心,引领广大群众更加坚定支持高质量发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从倡议禁放烟花爆竹、志愿传播文明风尚、与基层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携手政协大院六家单位共建文明大院、组建志愿者联盟等一件件“小事”着手,尽政协之所能为创建工作添砖加瓦。

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当战“疫”集结号吹响,市政协闻令而动、积极作为,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全市政协系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委员们有的加入医疗团队驰援湖北、转战莆田,有的驻守口岸外防输入,有的下沉一线驻乡联村,有的参与创作抗疫歌曲激发抗疫斗志,体现了政协担当。

汇聚智慧合力 共谋发展大局

千年临水情,两岸一家亲。2021年12月12日至14日,第十三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古田临水宫祖庙隆重举行。在闽台胞、大陆信众齐聚一堂,共同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合作。

市政协主席兰斯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今天的宁德,已经踏上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宁德篇章的新征程,真诚期望两岸同胞、各界朋友,以陈靖姑文化节为契机,增进同胞情谊、强化合作交流,共享宁德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也期望更多的同胞和各界人士莅临宁德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组织。过去五年,市政协坚持以家国情怀守护“国之大者”,积极发挥统战功能,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努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港澳台侨政协委员不仅是政协港澳台侨工作的主体力量,也是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密切与海内外同胞联络联谊,连续四年召开“深珠座谈会”,向港澳委员通报家乡发展情况,传递美好愿景;推动设立港澳台侨交流基地,邀请台湾青年参加闽东乡村振兴论坛、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为海内外同胞共话发展、联谊增信提供平台。密切联系海外侨胞,通过闽籍侨领“故乡行”活动、“十四五”侨务发展全国研讨会等平台,传递故土情缘,凝聚侨心侨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恒久最稳定的共同记忆。五年来,市政协围绕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传播“闽东之光”。在服务360多批次来宁考察团组期间,充分展现宁德历史文化、山海风光,认真讲好“摆脱贫困”的“宁德故事”,描绘“宁德篇章”的美丽图景。坚持以“闽东之光”凝心聚力,积极呼吁闽东北协同保护畲族文化,组织专门力量选编畲族研究资料,指导设立畲族文献资料中心,促成在全国政协平台上宣介宁德民族工作经验。在“滴水穿石、弱鸟先飞”30周年、撤地设市20周年等关键节点,征编文史资料,参与策划大型文艺演出,将各县(市、区)闪光点纳入宁德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展示新时代闽东儿女精神风貌,激发全市人民“我是宁德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同时,市政协积极搭建平台,致力增进各方共识。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专题理论研讨和主题书画展;加强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携手遴选重点提案27件,联袂开展调研视察80多次;创新设立高层次人才“认知新宁德·融入新宁德”“宗教界委员看发展”等平台……开展这方面视察活动32场,在领略宁德改革发展新风貌中引导各界人士共赴新时代新征程。

回望过去,是为了走向更好的未来。当前,宁德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市政协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秉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初心,保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精神,聚焦未来宁德发展中心任务,把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作为双向发力的着力点,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而不懈奋斗。

提案 回放

四届市政协提案 已全部办复

五年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提案2002件,立案1849件,其中,委员提案1629件,集体提案220件。经济建设方面提案762件,占提案总数的41.2%;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提案612件,占33.1%;社会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提案475件,占25.7%。各承办单位压实责任,深入协商,办复率100%。

做好港口文章 助力三都澳开发

【背景】

2017年,农工党宁德市委会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将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建设成区域集装箱航运中心的建议》。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近年进入加速开放阶段,然而与周边港口相比,尤其是与国内外大港口相比,仍在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临港产业、经济腹地等方面明显滞后。

【建议】

将漳湾作业区定位为宁德区域集装箱航运中心,加大泊位连片开发力度,推进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集装箱业务发展;清理整治漳湾进出港航道;改善口岸软硬件条件,解决漳湾作业区口岸开放难题,提高通关便利性。

【回应】

市交通运输局:明晰战略定位、规划园区布局,不断打通集装箱运输通道,促进内贸发展,布局现代物流服务项目,充分挖掘衢宁铁路货物运输潜力,搭建外贸平台,促进内外贸合作共赢,多措并举推进形成区域集装箱航运中心。

市海洋与渔业局:2017年以来,我市多次开展海上航道巡查清理整治活动,有效确保三沙湾、沙埕港民用航道畅通,船舶停泊安全。

市商务局:将漳湾作业区口岸开放列入重点议事日程,正式启动三都澳港区水域扩大开放工作;协调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支持中铝公司在漳湾作业区建设保税仓库,在漳湾作业区启动申报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良好通关环境。2021年,漳湾作业区扩大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福州港口发展中心宁德分中心: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促进宁德港集装箱运输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对策;加强相关涉海管理部门沟通与联系,共同推进三都澳深水航道建设,并形成监管合力,打击非法占道养殖行为。

宁德海关: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做好漳湾作业区开放开发工作;大力支持漳湾作业区8#9#码头建设;通过提前进场、提前报关、合理安排运输计划等措施,实现出口货物当天查验放行,提高通关速度。

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力支持漳湾作业区口岸开放,创新举措服务辖区外贸业务,服务中铝铜精矿项目顺利实施,支持外贸集装箱进出口,提升通关便利性。

加强网络外卖监管 保障食品安全

【背景】

2017年,雷成忠委员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的建议》。我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快餐速递,方便生活的同时也让市民略有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商家证照不全或无照经营;一些居民小作坊制作外卖食品,食品卫生条件不过关,食材质量无法保证;微信群、朋友圈兜售的食品也存在以上问题。

【建议】

不定期对互联网外卖平台的餐饮企业进行抽检,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注册号和餐饮服务许可号予以处罚或取缔;建立网络外卖监督平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探索微信朋友圈手工食品销售的监管办法;提高配送员从业门槛,确保健康安全。

【回应】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原则,持续开展外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净化外卖食品安全消费环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成立督导检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督导,对发现问题进行全市通报;部署开展全市餐饮环节示范创建工作;邀请人大代表、驻局纪检监察组、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共同参与外卖专项整治工作。

精准扶贫 助力少数民族群众脱贫

【背景】

2017年,蓝玉凤委员在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大我市少数民族乡村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的建议》。我市是畲族聚居区,通过走访了解,少数民族精准扶贫还存在如下问题:优惠政策不多,不能很好体现差别化扶贫;致贫原因多种多样,难以做到因户施策;扶贫措施不够有力,帮扶成效不明显;贫困户“造血”能力弱。

【建议】

着力落实帮扶民族村政策,提高民族村“造血功能”;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做文章,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着力在创新帮扶形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帮扶实效;着力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回应】

市民宗局:建立完善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市县两级协同推动民族工作等机制;已制定出台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和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持续巩固民族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投入,2017年至2021年共投入民族乡村发展资金约3.66亿元;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村寨、特色文化,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新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整村推进工作,经过2017年至2019年三年整村推进,58个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截至2019年底,1912户7333人少数民族贫困对象实现整体脱贫;积极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经营;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让市区交通更畅通 市民出行更便捷

【背景】

2018年,九三学社宁德市委会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建设管理水平,方便市民出行的建议》。我市中心城区建设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集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交通压力增大,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交通出行是否畅通便利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建议】

建立覆盖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建设规划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总量;合理道路渠化分流,重新设计不合理路段,提高通行效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同时,在中心城区装备全线路绿色公交体系,并规划投放共享新能源汽车。

【回应】

市公安局:2018年以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稳步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用好公安机关“话语权”,改造道路渠化组织,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道路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开展交通乱象常态化治理,综合治理超标电动车,协同共治渣土工程车辆,道路交通秩序改善显著;进行广泛宣传,使文明交通深入人心。

市住建局:每年谋划一批城市道路项目纳入中心城区城建计划,持续推进建设,改善城区交通条件,相关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持续增加停车泊位,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总量,建成停车引导信息系统,强化泊位管理与利用,缓解停车难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全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2%,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40辆,新增公交线路3条、延伸优化14条,建设完成智能公交候车亭184座;更换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逐步建立多层次公交线网;科学制定共享单车实施意见,指导共享单车合理有效投放,方便市民出行。

市国资委:“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规划31条主城区公交线路;市公交公司不断完善实施《公交车辆运行限速规定》,有效遏制驾驶员开公交快车与抢车道行为;已将传统燃油公交全部更新为纯电动公交。

市自然资源局:市政府批复《宁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按照《宁德市主城区停车系统专项规划》,主城区规划机动车停车总规模将达到21.5万个泊位。

山海联动 共促发展

【背景】

2019年,民革宁德市委会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交《关于统筹谋划新兴产业布局,促进沿海与山区联动发展的建议》。我市沿海与山区不均衡发展亟待寻找解决方案。山区县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土地、人力资源等优势具备承接新兴产业项目的可能性。依托我市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汽、一汽等新兴产业项目,牵引驱动沿海与山区联动发展,是实现“一二三”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

【建议】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兴产业沿海与山区联动发展规划,开展产业协作;主动作为,发挥新兴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山区县在人力、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并推动联合招商工作开展。同时,优化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回应】

市发改委:合理统筹产业布局,推动沿

海山区联动发展,沿海县(市、区)产业链条不断向山区县延伸,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形成市域范围内全覆盖;将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共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7项,公布信用制度180件,实现21个领域信用制度全覆盖。

市工信局:积极推进山海产业协作,重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推动蕉城—屏南、东侨—古田、福安—周宁、福鼎—柘荣、霞浦—寿宁(福安—寿宁)县域之间开展山海产业协作。在市域范围内打造锂电新能源和不锈钢两大产业发展带,促进山海协同发展。牵头起草并由市政府连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项目用地、技术改造、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培育建设宁德新能源汽车城 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背景】

2019年,民建宁德市委会在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培育建设宁德汽车城的建议》。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需求长期而强劲。在我国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建设宁德新能源汽车城面临难得历史机遇。

【建议】

把培育建设新能源汽车城作为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加以长远谋划;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施“电动宁德”行动计划,争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

【回应】

市发改委:加强规划引导,吸引配套厂商来宁投资,引导市内企业参与上汽配套对接,助力形成多级配套产业链;推进上汽宁德基地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通过落实保障充电设施用地、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补助等,加快充电桩建设。

市工信局:成立宁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工作专班以来,制定招商政策、引进新车型、对接引进新的一二级供应商企业,延伸扩展产业链;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充电桩建设,截至2021年9月,全市公共充电桩累计建设近3000个;紧紧围绕“补链建群”战略部署,继续加快完善和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项目为龙头,40多家整车上游配套零部件企业为配套体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

市商务局:积极配合工信部门,通过招商平台宣传、推介我市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招商项目;通过海峡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平台,立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锂电池等主导产业,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推进宁德打造新能源汽车城。

市国资委:着手构建宁德市新能源汽车运营监管平台,提供宁德本地一体化的租车、用车、停车及充电服务。

加快推进G228建设 助推环湾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背景】

2020年,民盟宁德市委会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以加快推进G228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市环湾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我市交通建设投入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成效喜人。其中,G228线环湾沿线作为沿海交通大动脉,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经调研,存在断头路、瓶颈路,路线技术等级低,资金筹措困难,建设要素保障突破难等问题。

【建议】

要把环湾沿线人口重要乡镇、旅游景区、港口和交通枢纽节点的周边路段,按照国道标准分步推进建设;以尽快全线建成G228环湾通道为目标任务,按照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强沿线县区协作;优化G228建设规划,找准定位,做深、做实、做细环湾沿线重要枢纽点城乡规划设计;以产业为中心、提升改造相结合推进G228建设工程,努力解决要素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

【回应】

市交通运输局:“十四五”期间,现状未达二级公路正逐步新建(提级),现状已达二级公路将进行再提级改造;加强统筹协调力度,优化G228建设规划,拓宽资金融措方式,加快国道路面改造、危桥改造等计划安排;重新梳理和调整全市辖区内G228线路线规划,提出分县贯通方案。沿海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正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G228线全线贯通”目标。

建立社区矫正流动管理制度 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落地落实

【背景】

2020年,李绍美委员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建立社区矫正流动管理制度的建议》。目前缺少对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商情况的明确规定,部分矫正对象需要经常、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因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而不能办理居住地变更,存在人性关怀与社会扶助上的断层现象。

【建议】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就业或经商现象,建立“属地矫治”为主的流动管理制度。即由当地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出具相关文书,寄送至流入地司法行政部门,流入地对其进行日常矫正并定期反馈至流出地。

【回应】

市司法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有序对全市现行社区矫正规范性文件进行废、改、立、释工作;充分考虑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展个别化教育帮扶,简化批准程序和方式。《社区矫正法》施行以来,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依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同时,共批准社区矫正对象因务工、经商外出433人次,共批准经常性跨市、县活动87人次。

鼓励无偿献血 传递爱与温暖

【背景】

2020年,吴锦华委员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鼓励无偿献血的建议》。我市无偿献血存在认识误区、献血群体单一和季节性缺血、献血点少、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科学等问题,临床用血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建议】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拓展献血群体,定期采血,减少因季节性缺血带来的“血荒”。在市区范围内增设献血点,特别是人流密集地区。完善激励措施鼓励无偿献血。

【回应】

市卫健委: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无偿献血工作制度,各县(市、区)、各单位按照下达的年度献血计划和时间安排有序组织献血,已规范无偿献血补贴标准。截至2021年9月,全市已设置6个固定献血屋、10个流动采血点。与各部门、社区、学校等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定期提供采血服务,结合活动和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献血活动;不断提供优质献血服务,如做好人文关怀、开通热线短信平台等;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和社会认同感。宁德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 服务地方主导产业

【背景】

2021年,林薇委员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交《关于落实产教融合措施,培育对接地方产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我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就读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到四大主导产业企业就业意愿不强,培养的技能人才数量与产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建议】

坚持统筹协调,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坚持校企协同,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市直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推进行业指导、校企合作、专业设置、资源配置等重要环节工作。

【回应】

市教育局: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保障、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 2021年对接四大主导产业专业招生比例超过60%;落实校企合作支持措施,下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市13所职业院校与230所企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联办42个订单班,已招生1728人;深化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实施“二元制”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获批“二元制”专业达10个,省、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覆盖10所职业院校15个专业,已培养企业新型学徒4723人,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共培养高技能人才2141人。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