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宁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核心提示: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统筹推进“五促一保一防一控”,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规划、“宁德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增长的好势头日益彰显
主导产业扩能延链。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达3600亿元,增加值增长57%。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建成投用“小微园”9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68家。
(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的特色化日益彰显
脱贫防贫落细落实。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8万个,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2000人次,重点巩固和监测对象没有发现返贫现象。特色农业增产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16.11万亩,粮食总产量47.72万吨。乡村活力不断增强。实施乡村振兴“一月一县”现场推进机制,选派“一书记三大员”1464人,实施省级试点村示范项目603个。
(三)城乡品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的宜居度日益彰显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861个。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932个,完成村庄规划编制891个,新增绿盈乡村219个,完成农村裸房整治1.99万栋、在建房屋安全整治1143栋。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日益彰显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7.1%。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2家、众创空间6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个。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速升级,全国首设“事难办”窗口,117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达129个,“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82.9%,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88%。对外开放步伐加大。跨境电商B2C、海外仓等外贸新模式实现“零的突破”。项目投资聚力攻坚。组织开展“三比三赛”“百日攻坚”活动,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59个,32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0亿元。
(五)民生短板持续补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彰显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出台一次性稳就业补助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公共服务扩容提质。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4个,新增学位1.26万个。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施传播“闽东之光”工程,建成市博物馆、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完成红色文化遗存普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八五”普法启动实施。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电信诈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群众安全感率达99.197%。
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核心提示:随着2021年工作的圆满收官,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过去的五年,是闽东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勉励我们“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领袖的深情关怀,让我们倍感福气、备受鞭策。过去的五年,是闽东人民极其难忘的五年,金融风险的冲击、去产能的阵痛、世纪疫情的大考,让我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过去的五年,是宁川大地重大成就集中收获的五年,一任任领导班子和一代代闽东儿女,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昂首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又抱了几个“金娃娃”,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产业地标”;延续了赶超的强劲态势,一跃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让我们的自豪感倍增、让宁德的影响力“爆棚”!
——这五年,我们宁德的综合实力跃升晋位。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510亿元,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在全省位次有望前移两位、位居第六。
——这五年,我们宁德的产业发展高歌猛进。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00亿元、净增1600亿元,增加值增幅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
——这五年,我们宁德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线一单”科学划定。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达6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2%。
——这五年,我们宁德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数量实现翻番。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从全国223名提升到57名。
——这五年,我们宁德的民生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上4万元、2万元台阶。每年财政支出八成投向民生领域。
未来五年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核心提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构建“一核两廊五轴”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港产城融合、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更加注重山海特色、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更加注重规范有序、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更加注重居民增收、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体现“宁德贡献”。在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快速跃升,跻身并稳固全国百强地位,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努力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树立“宁德地标”。全力建设领航世界的锂电之都、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基地、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在实现四大主导产业“4311”目标、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基础上,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四大经济”成形成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
——努力在全国乡村振兴中打造“宁德样板”。延伸拓展精准扶贫“宁德模式”,探索“城乡融合、山海交响”实施路径,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努力在现代海湾城市建设中展示“宁德气质”。推进“一市多区、强镇环湾”空间布局,打造“百平方公里级面积、百万级人口规模”区域中心城市。
——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探索“宁德方案”。深化营商环境、要素配置、国资国企、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努力在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提升“宁德指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五大群体增收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万元、3万元以上。
扎实做好2022年政府工作
核心提示: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实施‘双百’项目,献礼‘二十大’”活动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一)突出实体经济,构筑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强市之本、发展之基。我们要围绕建设“产业强市”,不断壮大“产业林”“生态圈”,挺起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硬脊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众创空间5家,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20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提高到4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加速主导产业强链聚群。实施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推进扩能延链成群,确保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600亿元。力推宁德时代车里湾、福鼎基地一期和新能源科技四期等项目投产达产和福鼎基地二期落地,加快17个配套项目建设,力争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300亿元。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传统产业所作的贡献。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完成改造需求普查,开展“一对一”诊断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生产线和车间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示范试点项目。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推进“两业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研发、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漳湾临港物流园,建成投用国际物流中心一期、铜精矿集散中心,探索建设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不锈钢交易中心、汽车交易中心。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制造业“机器换工”“两化融合”,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市大数据产业园,打造一批数字经济样板项目。统筹海岛、海岸、海洋综合开发,壮大发展海工装备、临港能源、海洋生物科技等产业,扶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推动船舶修造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海上宁德”。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按照“引机构、引资金、产融结合、防范风险”的工作思路,持续实施“引银入宁”工程,大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和财务、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创新融资租赁、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服务,积极引进私募基金,吸引更多域外资本来宁投资。深化政银企常态化对接,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30%以上。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深化“三都澳人才计划”,创新人才服务体制机制,支持企业自主评价认定人才,引进更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导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东侨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水平。
(二)突出比较优势,打造高标准乡村振兴。走好特色振兴之路,既是政治嘱托,也是责任所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山与海的比较优势,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做精优势特色农业。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播面积稳定在134.8万亩,粮食储备15万吨以上。实施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市县联手、“一业一方案、一专班、一平台”推进。提高乡村宜居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按照基础版、标准版、提升版,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整治提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28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线路36条、乡村振兴文化带10条以上。倾斜支持“老少边岛”地区发展。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这项工作。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继续落实我市倾斜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红色、民族、海岛等特色的经济业态,引导更多资源落到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海岛区域和库区移民村。完善“三农”工作机制。健全防贫救助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盘活山地、茶园、厂房、土地经营承包权等各类要素。
(三)突出功能品质,建设高能级海湾城市。宁德“天生丽质”,只要我们善于识别城市的闪光点,就一定有机会把她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山海湾城。
做强环湾中心城市。健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数据库,建立环湾区域整体统筹和重点把控机制,优化中心城区控规和环湾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开展中心城区整体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统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特色资源。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对外联系层面,加快温福高铁、城际铁路F3线、沈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国道228、省道207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深入推进城市体检,树立精品意识,继续实施“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建成一批口袋公园、公厕、充电桩、慢行系统等配套设施,整治一批积水易涝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个、2902户,支持和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强化智慧精细管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加强水、电、燃气等管线安全运行监测。
(四)突出改革开放,畅通高水平“双循环”。四大主导产业的崛起,为宁德打开了对话世界的通道,激活了开放包容的基因。我们要用好“关键一招”,在畅通“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筹融资专项行动,理顺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运用PPP、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坚决防止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打响“宁德服务”品牌。实施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在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上务求突破,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应用,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事项比例提高到90%以上,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宁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深化“三比三赛”专项行动。坚持千亿招商计划,建立一份招商目录,完善一套招商机制,制定一张“产业地图”,统筹项目布局和招商政策,争取再抱一批“金娃娃”,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宁德港纳入全省“丝路海运”重要节点,建设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宁德馆”,大力培育数字化外贸、双向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五)突出环境治理,巩固高颜值生态优势。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宁德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践行“两山”理论、“三库”理念的样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蓝天工程,深化钢铁、煤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科学优化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深化林长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闽东森林城市群建设,精准防治松材线虫病,提高林分质量和碳汇能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建立“双碳1+N”工作体系,分领域、分行业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政策导向。推动重点行业低碳化、清洁化改造,实施节能项目10个以上,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
(六)突出民生改善,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为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是政府的本分。我们要着眼“四个满足”,把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大事抓、往实处落,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来检视政府的工作绩效。
持续扩大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继续开展就业帮扶行动,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类收入”,促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低收入群体、高端人才“五大群体”增收,让更多普通劳动者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共享优质公共服务。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是全社会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诉求和渴望。实施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加快建设补短板项目66个,新增学位1.67万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应保尽保,加大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力度。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支持发展长租房,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实施中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补贴制度,让更多新市民、年轻人、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建设大剧院、美术馆、文创园、畲族文化园等文化新地标,稳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及革命遗址保护与修复。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强化阵地建设和网络综合治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核心提示: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忠诚、法治、实干、清廉的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心和拥戴之情转化为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决把讲政治落到实处,在加强党性修养中看是否对党忠诚,在履职尽责中看是否胸怀“国之大者”,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中看是否践行人民立场,在日常一言一行中看是否坚守纪律规矩。
把法治思想贯穿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最大的空间留给市场,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群众和舆论等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政府的公信力。
把实干精神进行到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教诲,坚持实字当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要拉高标杆、争先晋位,又要冷静客观、行稳致远。坚持行动至上,明确要做的事就立马动手,“有头有尾”“有种有收”,切不可“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坚持效率优先,马上就办、事不过夜,“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坚持担当为要,把自己摆进去,一级事权一级责任,一线难题一线破解,不为办不了找理由,只为办得好想办法。
把廉政防线拉紧扎牢。恪守习近平总书记“为官之德在于清廉”的重要要求,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巡视巡察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坚决纠治“四风”问题,穿透式抓好重点领域、环节、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倡导“多花心思少花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