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一个畲娃眼中的乡村振兴

2022-02-09 10:51 来源:闽东日报 张文奎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日前,记者和福安坂中派出所的民警一同前往坂中后门坪畲村开展新春慰问。村民雷碧洪开心地把大伙迎进门,热情地端上糖茶,聊起这几年村里和自己生活的变化。攀谈之间,雷碧洪的女儿雷美萍应声道:“你们说的就是乡村振兴吧。”

“你理解的乡村振兴是什么?”记者问道。“村变美了,路变宽了,大家住上了新房子,老人家更健康了,小伙伴们都有书念,在外面的大人们都回来热热闹闹地过年,这是我眼里的乡村振兴。老师有教过我们,新闻上有写,我们也有感受。”雷美萍说。

“小伙伴都有书念”是雷美萍对乡村振兴最深刻的感受。她今年13岁,就读于宁德民族中学,学校采用寄宿制的方式,老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才念初一的雷美萍已超过1.6米的个头,面对陌生人的到来也丝毫不扭捏羞涩,而是侃侃而谈。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念书基本不要交什么钱,学校伙食也很好,主要是长知识,见世面,和城里的孩子没什么差别,比我们这辈人强多了。”雷碧洪高兴地说道。

说到教育,让雷美萍最难忘的是小学。她小学就读于福安民族实验小学,该校位于福安坂中畲族乡仙岩村,自1952年成立伊始就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多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学校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曾被《人民日报》誉为“畲山教育明珠”。

“我现在还很怀念学校的饭菜,真是非常好吃。在学校里不仅能学习科学知识,还有教畲族文化,我们都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记得我们有个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学校、老师还有志愿者都很关心他,他也一天都没落下学习。”雷美萍说。

孩子口中“好吃的饭菜”“贫困家庭孩子一天没落下学习”,得益于2015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推出“368惠生工程”的好政策。该工程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寄午餐学校的寄宿生及寄午餐生实行地方政策补助。

“368惠生工程”让该校寄宿学生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真正实现了“只要背个书包就能入学”的教育愿景。过去几年,宁德全市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更加关注贫困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出政策,为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不仅我们孩子都有书念,村里的老人生活也越来越好。”雷美萍说。

雷美萍所说的变化,是“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尽管孩子不懂政策术语,但政策带来的变化雷美萍能真切感受。

“金玉阿姨做了村干部后,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更大了,村中在建的畲族文化大广场就是在阿姨的努力下建起来的,金玉阿姨还带着村民种甜蔗、水蜜桃,传承畲族文化,我们的村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雷美萍说。

“金玉阿姨”是全国人大代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金玉。2015年,“85后”女孩雷金玉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和优厚待遇,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有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后门坪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

“听大人们说,广场今年就能建成,‘二月二’大家上台唱畲歌,我也想上去唱两首。”雷美萍说。她还用畲语祝福全村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冬雨寒冷,在雷美萍家的小卖部里,这个能说会道的畲家娃引得大家笑声阵阵,也让偏远畲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里。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