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绿水青山 共享山海福地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冬春之交,一场名为“童溪花月夜”的文艺快闪在霍童溪畔浪漫上演,演出者在青山绿水间,演绎隋谏议大夫黄鞠避居福地霍童兴修水利,灌溉千亩良田的生态故事。
共护绿水青山,共享山海福地。穿越千年的霍童溪水依旧清澈,就在上个月,霍童溪(蕉城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
看一溪碧水而知全域。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9.9%;重点流域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主要湖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山更青
一场春雪过后,闽东山区“绿”意渐浓。在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逐绿前行,7300多亩林场绿得喜人,孕育着村民新一年的增收希望。
1983年,年逾半百的黄振芳带领全家开垦荒山50亩,贷款8万元造林。在黄振芳的带领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林地面积扩增到7307亩,开启后洋村民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路,成为闽东广为流传的一段生态佳话。
从30年前的开荒造林,到近年来壮士断腕清退石板材等落后产业,全市干部群众守护青山的那股劲始终不变。
春意盎然,在古田县鹤塘镇棋坪洋矿区旧址上改建的生态公园里,见到许多人到此踏春游玩。2017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粉尘飞扬的采石场。
石板材开采加工业曾是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17年,市县两级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石板材企业绿色转型。
鹤塘镇棋坪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一期)工程项目自2017年9月开工以来,矿山复绿面积达120亩。不仅如此,2018年以来古田县共完成9个矿山的覆土复绿工程,有序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荒山变绿林,矿山变公园,这样的成功实践案例在宁德比比皆是。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联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统筹有关部门资金、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予以优先支持。同时完成“绿盈乡村”实地走访,全面梳理村庄基础数据,形成一村一报告。
“截至2021年,我们已累计认定‘绿盈乡村’1761个、占比84.7%。周宁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古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及寿宁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预审。其他县(市、区)的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水更绿
走进“云水小镇”寿宁托溪,见到几名游泳爱好者在镇区旁边的鹤溪里游泳,体验一把“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畅快。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见不到鱼虾的“红河谷”。
托溪乡所产的“寿宁红”板材曾倍受市场青睐,因经济利益驱动吸引越来越多人投入这一行。这些石板材厂污水随意排放溪中,导致溪流变成暗红的“红河谷”。
寿宁县委、县政府10余次研讨托溪乡石板材污染整治问题,一致认为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将石材厂拆除,将矿山关闭。2018年,托溪乡35家石材厂关停,没有污染源,“红河谷”悄然变脸,还吸引了大批白鹭栖息。
我市依山傍海,山海资源禀赋优良,做好“水文章”不仅要护好每条山间小涧,更要护好万顷碧波。2018年7月以来,我市全面打响为期两年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
从无序养殖导致海水浑浊,海面垃圾漂浮杂乱无章;到如今碧波万顷,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频现,经两年努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
整治成效得到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中国工程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给绿水青山满意的答卷”被审计署确定为生态审计典型案例。
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建设“海上渔医院”“海上社区”,完善“海上环卫”……如今,这篇清海的“后半篇”文章仍在继续,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无人机航拍通报,我市去年前三季度海漂垃圾分布密度较去年同期下降76.4%。
为了让水更清,去年我市编制完成《宁德市2020年度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提出差异管控措施,开展41个有针对性的碧水攻坚项目,针对性实施区域水环境精准治理。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中心城区、霞浦护城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实施,督促属地加强辖区内入河排污口、餐饮单位日常监管,让市民享受临水而居的诗意生态。
同时推动采取截污纳管、拆除关闭、人工湿地、尾水回用或引田灌溉等方式,累计完成整改1640个入河排污口,完成率99.6%;持续强化水源地环境管理,完成全市248个千人以上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划定。
业更兴
“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如今,这些耳熟能详的生态金句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秘诀。
后洋村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榜样,积极探索林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切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富民之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森林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春天的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村,茶香四溢,满眼是绿。“四年前,这里还是道路泥泞、溪水浑浊。我们让只有1米宽的沟渠化身为串联三个自然村的生态溪流。游客可以在溪岸漫步,也可品尝特色水果。”市委编办驻村第一书记陈德荣介绍说。
好资源有好客源,好环境人气旺。立足富硒富锌土壤等生态资源优势,坝头村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搞起了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坝头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福鼎叠石的康养旅游、福安赛岐的万亩葡萄、屏南龙潭的文创古村、霞浦三沙的摄影民宿……如今,靠“绿水青山”吃上“旅游饭”“生态饭”的成功实践在我市已不鲜见。
尽管如此,我市依然面对工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作为一只发展“弱鸟”,要实现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是重要手段。
走进霞浦七星渔排,宁德市海上养殖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基本完工,项目安装光伏组件、景观风力发电机、电动船舶充电平台,海水淡化装置和储能成套装置等设备。“这不仅可以提高海上养殖项目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可以实现绿色低碳养殖产业升级。”国网供电宁德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电动宁德”、试点电动重卡电换站、推广海上渔排光伏发电、自主研发电动船舶、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发力“双碳”目标,一场以锂电新能源产业等为主导的绿色能源革命正在兴起,也悄然优化着城乡产业结构,让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更足的同时,“含金量”更高。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