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 | 福鼎茗洋村:红色土地振兴“绿色产业”
五月,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开得热闹,栀子树上一簇簇花蕾散发阵阵清香。“5月下旬至6月,是栀子花的盛开期,既可以采摘,又可以赏花,让整个村都热闹起来。”茗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秀桃说道。
茗洋村位于闽浙两省三县交界处,四面环山,是闽东重要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也是福鼎市黄栀子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地的土壤和环境特点适合种植黄栀子,村民们纷纷种上黄栀子。
“从一开始零散栽种,到现在有30多亩栀子种植基地,收入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茗洋村村民李孔斗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他说,黄栀子宜种宜管,边开花边结果,是村民的“致富花”和“幸福果”。
陈秀桃介绍,夏季栀子花开,可观赏可食用,又可以提制纯露,用于护肤品、面膜等,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等到10月份栀子结果,男女老少都能上阵采摘,论斤卖鲜果;鲜果粗加工,化农为工又可增收。
靠山吃山唱山歌。随着黄栀子种植声名鹊起,茗洋村开始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厂等经济组织、企业,推动全村黄栀子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2009年,茗洋村村民李步抽在村中率先成立利农专业合作社,吸引众多种植户抱团入社。“我们负责建基地、找销路,力求稳定销售价格,保障大家利益。”李步抽表示,早些年,黄栀子的销售较为被动,他与几名合伙人便寻思着自己找客商、找市场。经两年的奔波,终于有江西、安徽等地客商慕名而来,黄栀子价格渐趋稳定。此后,茗洋村乃至贯岭镇的黄栀子产业才逐步迎来“黄金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茗洋村现有黄栀子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鲜果3000多吨,共有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多家黄栀子加工厂、2个示范基地。
乘着发展“东风”,茗洋村紧接着在产业配套发展上下功夫。“原来路窄弯多的村道,已经难以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进一步打开‘山门’,我们多方探索,积极发动乡贤、企业等捐资修路,预计今年底可顺利通车。通车后,不仅可以降低栀子等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还能引进更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陈秀桃说。
与此同时,该村还先后建设栀子体育公园,并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贯岭镇红色花海旅游路线,促进栀子从花、到果、到旅游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底子厚了,发展底气更足。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优质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栀子烘干设备改造、建设栀子日化系列产品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户茗洋村,通过“五新”技术推广、加工设备改造,栀子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把茗洋建设成为闽浙边界小康示范村。”展望未来,茗洋村民信心满满。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王婷婷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