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叶家坤:亭溪北流
六月的官台山满目滴翠,绿得寂寞。
四五月盛放的杜鹃已经退场,七八月飘香的兰花还未吐蕊。曾经拥有闽浙四大银场之一的“大宝坑银场”、满山银坑硐的官台山,如今已经成为古银硐国家地质公园,被赋予了“银山”的称谓。
银山周边有十来个村落,不少村落因“银”而生,比如太监府、官田场等,连村名都与官家银场有着丝缕关系。亭溪是其中最自然脱俗的一个,村名里看不出一点银钱味,但也是个有故事的村落,拥有长寿村、硒锌养生村、省级旅游景观名村、国家级传统村落等称号。
午后细雨中,我陪同市里一位亦师亦友的老作家前往亭溪游访。老作家慕名而来初访亭溪,对亭溪多有期待,路上谈论了不少典故。说道亭溪,自然想起“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经典宋词。李清照笔下自然之美给了我们很多遐想,不知此趟行途可否也会让老作家“兴尽晚回”?
车子一路在山野间兜转,进入村口后豁然开朗,古色古香的亭溪村顿时呈现眼前。闻讯而来的村支书小叶热情地为我们导游。穿村而过的溪流就叫亭溪,自南向北而流,这在闽浙一带的山村中十分罕见。该村地处寿宁县大安乡东南部,往南十多公里就到县城,北部是名闻遐迩的“银山”──官台山,从银山中开采冶炼出来的银锭,需要押送到县治、州府,直至朝廷国库,几百年风风雨雨的银路行程走出了一条白银驿道,亭溪自北向南的村道是其必经路段。人们为了方便行旅途中躲雨、休憩,在小溪边上修建了一座亭,约定俗成地把小溪称为亭下溪。直至清顺治年间叶氏先祖自寿宁城东迁居肇基才发展成为村落,村名就叫亭下溪,后简称亭溪。
沿着溪流方向从村尾左岸步道穿梭前行,不远处就是村中圣地──龟山。龟山状如巨龟匍匐村口水尾,亭溪自此转了一道弯,形成一个半弧形小湖,成就了乡民喜爱的山环水抱地理格局。在龟山前迎接客人的是一座依山临水的古朴小亭──“溪亭”,小亭左侧山边供奉着“大王神”。敬畏“大王”神明的信俗,保护了龟山一片近百亩、有200 多个树木品种的次生原始森林,成了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也是善待环境的厚报。
顺着山势走向的步道登上龟山,一路山林蓊郁,环境清幽,在山中的“不知亭”里大声呼喊,四野皆有回声,恍然间真有点不知身在何处的空灵感觉。下山沿溪步道旁,苍翠密林中一根硕大枯木倒卧溪中,水光波动,婉若游龙。再往前走就到了一座横跨两岸的木拱廊桥。廊桥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嵌,浑然一体,国画天成。站在桥檐前驻足远望,溪水自南向北缓缓潺潺,丝丝细雨在水面上飘拂,弥漫成了温婉的薄雾,恰到好处地晕染着村居,小桥、流水、人家,一幅水墨山水跃然眼前,脑海里忽然就跳出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旋律……
这方风景可是在等待一见如故的你?
视线开始迷离,思绪随将飞驰。南北流向的亭溪在这白银驿道上,陪伴了多少南来北往的离人?这一方清流流过多少前人思绪?谁曾想过向北而流是否存在某种玄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时间奔涌的路上,我们都只是一匆匆行途而已。亭溪是一条流淌着客旅乡愁的溪流,更是一条时光的溪流。
亭溪村内留有明、清时期的凤阳庵、马仙宫,以及近百栋较完整的古民居等建筑。村里民居多数在右岸,沿溪依山分布,屋舍俨然,错落有致。凤山优雅柔和地拥抱着整个村庄,绿色装裹着这方世外桃源。雨中漫步村中古朴石径,黄墙青瓦,疏篱豆蔓,小巷黄犬,在眼前交替变换,唐诗中描绘的“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情境就在眼前跃动。溪流清冽,锦鲤悠闲,轻鲦倏忽,农家放养的番鸭和白鹅,或立菖蒲,或拨清波,娴静自在,旁若无人。
村中的民俗馆里展放着传统农耕工具、古老生活物件等,一些文字影像资料记载着村子的沧桑历史,以及关于银路和长寿的故事传说。这座曾经用来抵御盗匪的炮楼、后来的生产大队部,留存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为后人了解村子的前世今生留下了很好的观察窗口。从东边枪炮孔往外张望,一位白发老翁悠闲走过悠悠雨巷,怕是前去老人聚集场所赴一场茶聊笑谈之约。
行走村中,我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现象,很多民居屋顶挑檐外边瓦下的遮檐板刷上朱红漆。遮檐板刷漆多为防腐,但刷成朱红非常少见。小叶说,打小记忆中这些遮檐板就是红色,年代久远变成了暗红色,也不知因由。前几年,村里对一些破损的古民居作修缮时,遵循原状重新刷上红漆。走访了几座民居,问询了几位老人,说法莫衷一是。有一个猜想比较合情:村里长寿老人明显比邻近村落多,大家都不知原因,但为此感到荣耀,为纪念和尊重长寿老人,就把遮檐板刷上朱红漆。后来,每座房子都出了长寿老人,都刷上了朱红漆。如今,这个四百多户的小村落,百岁老人有3 个,90 岁以上老人有19人,成了远近知名的长寿村。
亭溪曾是白银驿道的重要一段,但却没有沾到多少财气,这里曾经是个省级重点贫困村,产业单一,收入来源少,年轻人多选择外出谋生,村里破败而冷清,田地抛荒一度成为常态。新时代的扶贫政策为这里带来了发展机遇。一位省地矿部门干部来到村里挂职,更是解开了亭溪村的长寿之谜。勘测结果表明,寿宁县拥有大面积硒、锌土壤资源,亭溪村是其中硒锌土壤双素共生的重点区域,县里将亭溪作为硒锌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进行帮扶。硒、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食用天然的富硒锌功能食品是最佳补充硒锌的方式,当地富含硒锌元素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银山没给亭溪带来多少财富,绿水青山却成为最大富矿。近年来,全村上万亩富硒富锌土地找到了真正的价值,硒锌稻米售价上去了,中药材种养基地生根开花,休闲康养项目也渐渐有了眉目。
村头后山层层叠叠、线条柔美的连片梯田灌满清水,像一面面形状不一的镜子倒映着天幕,如梦如幻,美不胜收。穿着雨衣斗笠的村民正俯身插秧,赶着时令种下秋收的希望。
斜风细雨且徐行,我们回到左岸溪畔村委楼前的茶楼喝茶。主人煮开了金丝皇菊茶,茶汤鲜亮,清香四溢。
“到秋季,村头百亩金丝皇菊基地一派金黄,很多游客赶来观光,金丝皇菊还可以制茶入药,给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小叶自豪地介绍。我们品着菊花茶,想象着“采菊东篱下”的情境,欣然应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邀约。
闲看庭前,一溪烟雨,缓缓北流,流走岁月,流去艰辛,留下了一方安宁。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陈娥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