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周宁:三十载生态“碳”索 逐绿奋进再出发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半年内三次到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并亲手种下三棵杉树。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绿色生态理念,始终成为周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科学指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周宁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周宁样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现年94岁的黄振芳老人有感而发:“3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我们林场搞得不错,为闽东绿化做了很大的成绩,一定要把这个林场巩固好、管理好。我在新闻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库’绿色生态理念,并赋予了新内涵,让我非常激动。”
周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植绿——厚植绿色家底
7月,走进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7300多亩林场郁郁葱葱,林下的草珊瑚、黄精等作物长势良好,“荒山”成了“金山”,源于30年前的植树造林。
1983年,年逾半百的黄振芳带领全家开垦荒山50亩,贷款8万元造林,还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叶等作物。
开荒造林,绿满山乡。3年时间,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成为周宁县有名的“造林大王”。1989年,他被评为宁德唯一的全省造林大户。
1989年2月23日上午,黄振芳和其他7位农民代表一起,被请到宁德地区行署会议室,坐上主席台,为地直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作改革十年的形势报告。“山鸡飞上凤凰台”,农民给干部作形势报告,一时在宁德传为佳话。
“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三库”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周宁一直致力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30多年来,周宁在“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指引下,展开了一场植树造林的接力跑,全县林地面积新增5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8%增长到72.96%。2022年,周宁县已完成松林改造皆伐4244亩,其他造林更新4280亩;森林抚育11000亩,其中松林择(间)伐抚育5995亩;封山育林6400亩。
林草兴则生态兴。周宁县也因此获得“福建省森林县城”“福建省园林县城”的荣誉。该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100%,空气状况指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五年来稳居全省前五。还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村、100个市级生态村,省级森林村庄11个。
青山环绕中的美丽乡村坂坑村
护绿——护好绿水青山
“严禁盲目采伐,强化资源管护”。近年来,周宁县不仅重视植绿,更注重护绿,双管齐下绘出绿水青山好图景。
在周宁县礼门乡山头村,每天吃过早饭,护林员李孙义就开启了一天的巡山之路。小到一条沟渠、大到一个山头,他都认真巡查,一天下来,崎岖坎坷的山间小道走上个十几公里是常事。
落实林长制,才能林长治。近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的落实,按照省、市关于林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了《周宁县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制体系,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268名,划定森林资源管理网格160个,配备护林员191名,明确各自责任区域。
制度落下去,保障实起来。县级林长、副林长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下沉各责任区域内研究督促推进林长制工作,在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松林改造、专业护林员配备、森林督查、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龙漈青山中的九龙漈瀑布 张源 摄
同时,周宁县不断积极探索“林长+”模式,设立驻县林长办公室法官联络室、驻县林长办公室检察联络室,有效推动了“林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林长办+检察院联络室”工作机制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健全机制的方式,充分发挥法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林长制工作机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建立周宁法院、周宁检察与县林长办及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内外联动、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周宁县森林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扎实推进“林长制”全面实施。
如今,周宁县科学划分全域覆盖的林地网格,加强基层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了“山头有人巡、后台有人盯、问题有人查、成效有人问”森林资源监测全覆盖。
每年植树节,周宁县组织干部职工植树
逐绿——逐梦生态振兴
闽东的振兴在于“林”。30多年来,周宁不仅久久为功的植绿、护绿,更是在“三库”理念的科学指引下逐绿前行。
“村里的林木资源可折算成碳汇价,质押担保贷款,活了这辈子这可是新鲜事,更是好事。”3个月前,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党支部书记张妙香和周宁农信社签订贷款合同,成功贷到10万元“碳汇贷”。这是周宁县首笔林业碳汇贷款。
“依托森林‘碳库’,我们大家都享受生态红利。我们用这笔贷款继续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把‘水库’‘粮库’保护好,把这‘碳库’经营好,成为真正的‘钱库’。”张妙香说。
目前,该县已有9家合作社共计获得“碳汇贷”136万元,切实享受到了森林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周宁县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国有林场一期减排量成功在福建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成为全市首个实现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目前已累计成交13.6万吨,实现交易收入138.3万元人民币,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富”的新路子。
如今,森林已经成为周宁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周宁县培育黄振芳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及个体种养户2600多户,涌现出后洋、紫竹等一批林下产业引领农民增收的典型示范村,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2021年,周宁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0元,增长12.0%。
周宁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周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700多亩,年产值达1.25亿元;利用林地9000多亩发展林下经济,总产值约3.1亿元。2022年,周宁县还成功申报福建省林下经济重点县。
三杉多肉基地
周宁在依托森林点“碳”成“金”的同时,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碳库”的容量。眼下,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这个大型“绿色充电宝”已顺利投产,累计发电5.07亿千瓦时,共节约系统标煤8.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168.21吨。
同时,该电站作为电网“储能器”,具有“调峰”“填谷”双倍容量功能,可有效增强电网调峰能力,改善系统运行条件,降低煤电调峰幅度和系统煤耗量,提高水电、风电资源的利用程度,保证核电机组安全平稳运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宁德市发力“双碳”目标注入绿动能。
下一步,周宁将持续以林长制为抓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提升固碳增汇能力,推进全县林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打造“三库”理念新样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以更好的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周宁因地制宜发展高山冷凉花卉,图为在周宁山海协作产业园向山兰园基地,工人正在移植大花惠兰苗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黄起青 郑文敏 文/图
编辑:陈娥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