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

2022-07-05 15:47 来源:闽东日报社·新宁德客户端


盛夏,寿宁处处充满勃勃生机。驱车沿着福寿高速前行,只见绿树成荫、鸟儿鸣叫、茶园起伏,层层梯田郁郁葱葱……一派村美民富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寄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

寿宁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做强做大“下乡的味道”公共品牌,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寿宁路径、山区范本。


党建引领 党员带头“唱主角”


盛夏时节,寿宁县坑底乡浩溪村,山地上到处林木矗立,层绿叠嶂。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松树林下,“80后”村党支部书记徐财相正与村民查看林下种植中药材岗梅的长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去年,寿宁县在全县推广党员“三个带头”活动,党员率先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唱主角、打头阵、挑大梁,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浩溪村是坑底乡第二大行政村,但村里产业单一,村民增收困难。长期在外经商的徐财相于2021年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主干后,针对浩溪村的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请教了许多中药材种植专家,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方式,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将村民纳入合作社共同发展,试种中药材岗梅。

经过反复摸索,300多亩岗梅试种成功。此后,经过他的鼓励,不断有村民加入种植队伍,着手将岗梅扩种到1000亩。如今,村民正利用晴好天气,清理自家林下土地,准备来年种植岗梅。

不仅仅是浩溪村,时下,寿宁各地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富民产业欣欣向荣、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的美好愿景——

富锌水稻丰收图景 吴苏梅 摄

在犀溪镇仙峰村的葡萄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叶柏金正与村民在查看葡萄挂果情况。作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叶柏金出资60多万元成立金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15户村民种植晚熟葡萄30多亩。去年,他还发动群众种植黄桃500亩,让15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党建+产业”融合模式让村民口袋鼓起来。15户村民通过在葡萄园务工及种葡萄,每年帮助他们增收3万多元。同时,村里筹资500万元完成全村756座房屋外立面改造,建设村级卫生所、生态停车场、仙峰公园、公厕、新村委楼等,使山村环境焕然一新。

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寿宁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党员“三个带头”(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富)行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党员帮带工程”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寿宁累计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0多家,正在创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今年以来,县、乡、村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党员学习2600多人次,农村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43个,组织党员领办示范项目294个、能人党员联户帮扶脱贫群众1280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挖掘潜力 特色产业放异彩


在寿宁县平溪镇亭下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每天人来人往,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把刚采摘下来的香菇装上货车,统一发货。

据了解,去年以来,寿宁县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寿宁县食用菌产业试点工作方案》,组建食用菌产业专班,洽谈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和栽培基地,着力打造“一乡镇一基地、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产业格局,并创新推出食用菌专项贷款、香菇种植保险等多项政策,有效降低食用菌种植风险,增加菇农经济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食用菌技术培训进大棚 吴苏梅 摄

政策助力,农民发展产业干劲十足。清源镇龟洋村两委因地制宜,牵头成立寿宁恒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村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带动34户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60亩,建设食用菌大棚50个,种植夏菇、冬菇菌棒80万袋,并配套分拣、冷链、烘干为一体的初加工中心1个,食用菌菌棒生产线厂房1座,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该合作社股东叶兴建介绍,合作社长期吸收村里的村民务工,仅今年上半年就为40多名村民发放工资60多万元,有效带动群众、村集体双增收。

今年,合作社还获批食用菌专项贷款200万元,用于引进自动生产设备,扩大菌棒生产能力,不断带动南阳、清源等地村民发展代料香菇。

靠山吃山谋振兴。寿宁县因地制宜,做强做大硒锌康养旅游和高山茶叶、优质水果、食用菌、林下经济等“1+4”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一产业一专班”,出台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奖补办法,设立总额度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基金,规划建设“三茶”融合产业园、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强化硒锌科技赋能和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食用菌产业园规划图

目前,全县已建成百亩以上特色种植示范基地21个,累计发展茶叶16.18万亩、水果4.21万亩、食用菌800万袋、林下种养基地3000多亩,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寿宁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7%、7.8%,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


品牌赋能 释放效益促增收


在闽浙交界大山深处的犀溪镇武溪村墘坪自然村的一片田园里,红线椒、黄线椒、朝天椒等生长旺盛。一大早,村民魏朝辉就与家人在自家家庭农场里采摘各种辣椒。中午,贴上“下乡的味道”标签的一车车辣椒便会送往温州、杭州、厦门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以前,每公斤小辣椒只卖4元至6元,如今打上‘下乡的味道’品牌,不同品种的每公斤可以卖到14元至20元。去年一年卖自家产的农产品收入就有40多万元。”魏朝辉高兴地说。

近年来,寿宁县坚持走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之路,充分发挥百万亩硒锌土壤资源优势,通过硒锌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下乡的味道”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通产品销售通道,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让当地老百姓充分享受发展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

云雾环绕中的寿宁高山茶园 卓仕尉 摄

富硒鸡蛋按个卖,每公斤硒米30元至50元、锌葡萄20元至40元……这些农特产品因富含“硒”“锌”而备受市场青睐,售价是普通农产品的3至5倍。

寿宁有着天然资源优势,拥有58.2万亩富硒土壤和68.8万亩富锌土壤,而且硒锌叠加共存的土壤有10万多亩。握着“富硒”“富锌”两张牌,寿宁县立足资源优势,讲好“品牌”故事,通过富硒富锌区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水果、粉扣、土豆、食用菌、蔬菜等富有县域特色的商标,寿宁猕猴桃、山东乌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先后获评“中国富硒富锌农业示范县”“中国硒锌绿谷”等称号,并被列为首批福建省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

“去年,寿宁县引进微量元素开发领域的领军企业——福建省珍硒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打造富硒龙头产业。”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介绍,县里坚持把硒锌产业作为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百万亩硒锌土地强大的发展潜能,以富硒富锌资源开发引领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全县硒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品牌、有销路。2014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下乡的味道》一文,讲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调研寿宁县下党乡的经历。寿宁县抓住契机,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商标,并成立了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品牌加持下,寿宁硒锌农产品逐渐走向品牌化、市场化的道路。

“以前,这里的土豆、南瓜、笋干、金丝扣等都是自产自销,但如今每年仅笋干就能卖出1500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坑底乡“下乡的味道”服务站负责收购农产品的村民胡从眉说。

“今年,我县引进了东娱(福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下乡的味道’品牌。”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介绍,该公司在品牌营销策划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与硒锌科技公司合作组建龙头企业,通过“平台公司专业销售、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合作社组织农民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到全县合作社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吸引在外农民回乡从事农产品生产,有效破解农村“空心化”、土地抛荒等热点问题。

目前,寿宁县以“下乡的味道”品牌对接销售的产品覆盖了全国216个城市,合作企业达到93家,涵盖茶叶、水果、蔬菜、硒锌大米等各类农副产品28类近500种,生态硒锌农业产值超过20亿元。






来源:闽东日报 吴苏梅 吴通华

编辑:卓金芳


责任编辑:卓金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