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发布 | 市疾控中心呼吁:根据属地区域划分,积极配合执行各项防疫要求
高中低风险区是如何划分的?在高中低风险区内的群众需要注意什么?不少市民对此比较疑惑。
7月7日上午召开的宁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宁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志健对此作出了详细解答,并呼吁广大市民根据属地区域划分情况,积极配合执行各项防疫要求,共筑防疫屏障,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据陈志健介绍——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生本土疫情后,要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
其中,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高风险区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 3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对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陈志健提醒,在不同风险区内的群众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
高风险区域:实行区域封闭,严格做到足不出户,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协调安排,实行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群众居家时要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要将生活垃圾按照“先消毒,双套袋”进行处理,做到“日产日清”,统一处理。高风险区内所有人员要进行健康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居民使用退热、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要及时报告。如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并由工作人员安排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在实施封控后,高风险区前3天以及解除管控前24小时要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频次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中风险区域:全部居民原则上居家,在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每天每户可安排1人,按照“分时有序、分区限流”方式,至指定区域购买或无接触式领取网购物品。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居家时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规范分类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做到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中风险区内所有人员也要开展症状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及时说明是否购买、使用退热、治疗咳嗽感冒、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情况。发现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并由工作人员安排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在实施管控后,前3天以及解除管控前24小时要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频次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低风险区域:区域内各类人员按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时遵守秩序、保持1米线距离、规范佩戴口罩。低风险区内人员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疫情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验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措施。发现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要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吴宁宁 吴圣锦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