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宁德:推进文旅多路径融合 探寻文化振兴新动能

2022-08-04 16:45 来源:闽东日报

编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一定要把握住闽东的闪光之处:畲族文化是一个闪光点;闽东是老区,有长期的斗争历程,也是一个闪光点;闽东人民现在正在抓紧机遇,脱贫致富,这又是一个闪光点;闽东的山海交融,风景独特,这也是一个闪光点。”30多年来,宁德立足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让文旅融合成就“诗与远方”。

文化是旅游之灵魂,旅游是文化之载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文化振兴,带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措施。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机制与运营上融合,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夜幕降临,位于福鼎市桐山街道的溪西小吃美食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美食街为市民提供味觉丰富体验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处新的夜间休憩场所。

溪西小吃美食街是以深挖老街饮食文化,打造美食示范街区的典型案例。美食街以福鼎特色美食为主,搭配多样性休闲型商业业态,融入多元城市文化特色,通过系统景观设计,打造集观景栈道、美食步行街、美食主题公园、美食广场、跨河拱桥等为一体的示范街区。

在溪西小吃美食街,每个景观都有自己的特点。美食主题南公园以《食谱》为主题,打造3个仿钢书卷,印刻378种小吃名称,新建溪西桥亭和《溪西晚钓》铜碑,重拾溪西桥老记忆;北公园以美食文化墙为主打元素,打造美食广告标识,再配以音乐福地广场,成为吸引周边游客打卡游玩的网红地;美食街服务驿站建有以“桐山那记忆·那味道”为主题的古街老照片文化墙,吸引市民前来忆古往、读故事、品小吃……纵然美食街大多千篇一律,溪西小吃美食街还是在寻常中找寻不寻常。

桐山街道借鉴溪西小吃美食示范街区创建的成功经验,还辐射到了桐山街道老城区整体改造规划,实现了老城区的华美蝶变。该街道充分挖掘老街面貌、文化故事、历史名人,以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还原老场景,营造古早旧街氛围,打造了3条桐山记忆文化街,配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使老街焕发新活力。

古田钱厝村航拍 (市文旅局供图)

如果说迎合当代人乡愁情结,挖掘老街记忆是桐山街道振兴老街的关键,那么以“求财祈福”情结为魂,让游客体验山水交融美景便是古田县钱厝村“钱文化”山水游融合发展的理念。

钱厝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重点侨村,村居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厚,是以“钱文化”为特色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钱来山景区的所在地。

近年来,该村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盘活村内山谷、瀑布等特色资源和民国时期钱厝学校等固定资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同时,通过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研学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做好“旅游+”文章,深化“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发展模式,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果蔬采摘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如今,钱厝村村落环境整洁,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民宿、农家乐、便利店一应俱全,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游客玩得尽兴,村民也通过薪金、租金等形式增收创收,其乐融融。

文旅融合形在“融”意在“合”。要把文化意蕴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福鼎赤溪村 王志凌 郑雨桐 摄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曾经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赤溪村具有丰富的特色生态资源和位于太姥山西南麓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该村主动融入福鼎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挖掘山水田园风光和扶贫、畲族、红色等文化资源,加快发展“1+N”乡村旅游服务业,先后完成旅游集散中心、畲家客栈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湖里岗玻璃观景栈道及景观索桥、水街沿线景观带、杜家堡古民居等旅游景点,还通过组建赤溪村畲歌队伍,举办农民丰收节、“四月四”凤凰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彰显畲村茶乡的风情韵味,并鼓励引导村民发展畲族特色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餐饮等新业态,进一步营造赤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氛围,为旅游发展和村民增收提供支撑。

文化底蕴为赤溪村文旅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提升着村民的文化素质,带动他们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赤溪村引入音乐、美术、陶艺、畲族手工艺等文创新业态,建设书吧、茶吧、音乐吧等文创空间群落,建立文创研学基地,丰富赤溪文化内涵及文艺气息,还成立了畲乡巾帼创业社,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致富,2020年,该村荣获“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文艺扶贫基地”等称号。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无论是溪西小吃美食街,还是钱厝村、赤溪村,都充分凝聚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培育壮大乡村文旅产业,这也是多年来我市深化文旅融合,高位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我市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山、水、海、岛、礁、滩、湾”一体开发,推进文化和旅游在产业、产品、营销、公共服务等方面深融合、真融合。同时,突出“旅游+”“+旅游”,依托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优势,持续培育滨海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养生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建设金牌旅游村,打造乡村旅游宁德样板。此外,还通过开展宁德市“最美乡村”“最美渔村”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拍摄百集电视短视频《主播带你游》,助力乡村旅游宣传。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金牌旅游村专家服务组,推进金牌旅游村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因地制宜培育绿色采摘、特色餐饮、夜间娱乐等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同时,优化文旅公共服务环境,提升乡村文旅品牌建设,拓展文旅消费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