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沃土 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促创业的若干措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补贴和担保贷款,全市高校自主创业毕业生从2013年的634人增至目前2404人,创业项目从516个增至2386个,带动就业人数从1657人增至16914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参加省级评审获奖数量连续6年全省第一,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我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一揽子人才创新政策,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市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整充实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优化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紧扣全市发展大局,推进人才政策迭代升级,顺利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宁德市关于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全面升级实施新一轮人才政策体系,明确了我市未来5年人才工作行动指南,构建起具备较强竞争力的“1+N”人才政策体系。
在“引”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宁智回归”工程,充分发挥在外商会、驻外机构、在外人才工作站及华侨团体资源优势,通过邀请宁德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举办高端人才峰会等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和项目回归。近年来,对接在外高层次人才达2800余名,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00余个。
搭建用才平台。以打造“全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创新高地”为重点,推进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共建设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发展创新平台404个;与北大、清华、人大、厦大等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交流、新能源研发、电商扶贫、生物医药等领域达成合作项目400多项。深化宁台人才交流,引进19名台湾博士,推动20个村开展闽台乡建乡创合作。
优化留才环境。持续健全服务体系,制定实施《宁德市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搭建线上“宁德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和“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完成线下124家“人才驿站”建设,面向全市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发行6253张“三都澳英才卡”,为人才打造政务服务、住房、医疗、旅游等12项优待尊享服务。
在精准引才育才留才的同时,注重盘活本土人才资源,统筹推进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广大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2017年以来,我市共遴选宁德市特支人才两批216人、乡土人才两批177人,培养认定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技能人才3.4万多人。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发放补贴5730.78万元。建设2个省级试点工业(产业)园区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加大“订单式”冠名办班校企合作力度,全市职业院校与四大主导产业链企业联办订单班(冠名班)58个,涵盖专业17个。推行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社会化认定工作,评选重点产业市级技能大师40名,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余家。
围绕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平台作用,累计下派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3000余名。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用好用活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鼓励引导440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与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等组成乡村振兴工作队,实现所有乡镇服务全覆盖。
如今的宁德,通过创新柔性引才借智等举措,广开进贤之路,打造“宁智回归”工程等一批有影响力、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
编辑:蓝青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