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物华新丨宁德:连家船民过上新生活
从无到有 共同致富——连家船民过上新生活
依山而建的房屋整齐错落,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到户,渔味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广场公园内幸福的歌声传四方。盛夏时节,走进位于白马江畔的下岐村,海风徐徐,渔村气息扑面而来。
下岐村是一个纯渔业村,也是福安市“连家船民安居工程”新村示范点。“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连家船民过去贫困生活的写照。上岸落脚安家,让孩子接受教育,让老人医疗有保障,是每位连家船民的梦想。
下岐村远眺 吴庆堂 摄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队到闽东调研,指出应尽快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省里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连家船民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1998年和2000年,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到下岐村入户调研,并在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强调,要彻底解决连家船民的上岸定居问题,并把它列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让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
自此,连家船民的“上岸”速度大大加快。1996年至2013年,福安市先后实施了两轮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建设连家船民新村或安置点21个、新居1335幢,安置船民1889户、8810人。历经数次提升,船民陆续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子。
“我们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上岸定居20多年的下岐村村民江成财回想过去一家6口在连家渔船上的生活仍十分感慨。据他回忆,没上岸的年岁里,他与父亲、妻子、3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条长7米、宽1.5米的船上。天气好时,就下海捕点小鱼、小虾到陆地上换些地瓜米与菜叶,遇上台风天,饿上几顿都是常有的事。
1999年,乘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的春风,江成财搬上了岸。“上岸定居的头天晚上,我兴奋地睡不着,头上有电灯,脚下有水泥地,以前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江成财至今还记得搬家时的心情。
住下来,更要闯出一片天。2003年,江成财带领村民承包池塘养殖海蛏;2005年,他用养蛏赚到的第一桶金带领30多名村民从事桩基工程,带动村民增收。如今,江成财的3个孩子都接受了教育,儿子毕业后也加入了工程队。
同样是“造福工程”的受益者,溪尾镇溪邳村的刘德仁一家也迈向了新生活。
上岸定居后,溪邳村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等。刘德仁在村中从事内海捕捞与海蛎、海带、生蚝养殖,目前一年养殖纯收入达十几万元。“我们不仅上了岸、有了家,还赚到了钱,生活越过越好,这是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刘德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漂泊海面到岸上定居,从下无寸土到脚踏实地,从饥饱不定到日子红火,江成财和刘德仁一家的变化,是万千连家船民上岸后幸福生活的缩影,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曾经的连家船民幸福感满满。
连家船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还得益于村“两委”的不断探索。上岸定居后,下岐村不断摸索扶贫工作经验,帮助渔民从单一的捕捞业扩展到水产养殖、海上捕捞、商贸服务等多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建立水上党校、建设美丽乡村等举措,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该村注册了“下岐鲜”商标,打造海鲜一条街。
“当前,村民的安居乐业通过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从无到有,脚踏实地,奋勇拼搏,共同致富。”福安市下白石镇副镇长、下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月娥说,20多年前,第一户连家船民上岸时,下岐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村财收入、大学生人数均挂零。到2021年,这三项数据分别增加至27600元、63万元、270人。
溪邳村全景 吴庆堂 摄
溪邳村则转型升级养殖业,建成海产品加工厂房与配套冷冻厂,进行海产品的加工包装,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90多个,并通过成立溪邳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溪邳海鲜品牌、统购统销群众生产的海鲜产品等,打响“溪邳鲜”品牌,带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海还是那片海,但连家船民的生活却早已改变。“忆往昔,居住小木舟,满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党恩。”今昔巨变,变的是欣欣向荣的生活,不变的是连家船民感念党恩、谋求发展的初心。“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把下岐打造成闽东沿海船民上岸第一村。”在下岐村村委会的墙上,这句铿锵有力的指示依然醒目。
来源:闽东日报 见习记者 黄璐
编辑:卓金芳
审核:刘宁芬 缪洪通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