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百乡千村行丨柘荣乍洋:打好全域旅游牌 走活乡村振兴棋

2022-08-18 17:21

满目葱茏映古居,青山碧水处处景。夏日午后,走进柘荣县乍洋乡溪口村,村内横跨溪流的石拱桥在水面映出桥体倒影,与水上桥拱“双拱”合璧。

这便是溪口村的地标建筑——永安桥,也是该村最具特色的景观点。永安桥修建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是目前为止华东地区最大单孔石拱桥,200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其名,永安桥守护着溪口村,也守护着村民的安宁。过了永安桥便到了溪口村,村里古香四溢,民风淳朴,不时有游客造访。

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乍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溪口村发展,不断完善村内文旅设施建设,修缮村内历史建筑、提升沿溪步道、新建村文化中心,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同时,依托文化造势,溪口村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拍摄《行吟溪口 茶易天下》影视宣传片,将茶文化转换为文旅产品,全面提升综合效益。溪口村先后荣膺“福建省美术家创作写生基地”“福建省海峡旅游产业科研基地”和“三星级旅游村”称号。

溪口村的发展在乍洋乡不是个例。乍洋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乡拥有不可移动文物63处,占柘荣县总量的24.14%,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2处、3A级旅游风景区1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个。2021年,该乡共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引导沿线群众开办农家乐8家,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年收入超过800万元。

近日,在乍洋乡宝鉴宅村,游客们游走于畲族文化展陈馆、畲药园、亲子度假乐园和电商服务中心等村内景点,欣赏畲族文化、学习畲族语言、购买地方特产。

近年来,乍洋乡强化宣传营销,不断拓展宝鉴宅畲族文化市场效应,以“浪‘慢’山哈,田园宝‘镜’”为发展定位,建设“一馆一药一园一中心”,加快打造少数民族村品牌效应,并通过举办宝鉴宅畲家“三月三”少数民族文艺演出、畲家小筑丰收节,提高“畲韵村寨”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撬动畲族村发展动能。

宝鉴宅向来有种植茶叶和畲药的传统,乍洋乡依托该村产业发展优势,鼓励发展有机茶叶、畲药种植、黑米饭、黄辣椒、养身畲宴特色产业,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宝鉴宅村中有草莓、非洲菊、向日葵等采摘项目,已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显的畲村特色风貌。

壮大新业态,凝聚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乍洋乡持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按照“山水田园、长寿生态、诗画乡居”的规划,打造特色民宿体验、“阳光玫瑰”和“美人指”农旅采摘园、茶产业馆等业态,培育百香果、多肉、紫藤、紫薇花等亲子体验园,丰富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

同时,深化文物保护,修缮提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岐吴氏大宅,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规定,通过开展凤岐古民居周边环境整治,强化周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此外,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前楼村为“石山洋”门户的地理区位优势,打造茶旅特色小镇,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建设“茶农驿站”,提升前楼村内涵,并规划打造石山洋游客集散中心,改善旅游体验。

打好全域旅游牌,走活乡村振兴棋。接下来,乍洋乡将积极规划前楼——凤岐——溪口——石山环形线路,将辖内石山洋农业示范基地、九龙井景区、溪口古村落、凤岐古民居串联起来;提升改造景区周边道路建设,完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解决道路瓶颈问题;妥善安置凤岐古民居内原住群众,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促进古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记者 刘源 通讯员 林建章 吴静涵

图片:闽东日报 乍洋乡 林芝 魏发松 淦小可 陈开秀等

制图:陈景平 周邦在

编辑:周邦在

审核:林翠慧 缪洪通

责任编辑:周邦在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