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发展高质量渔业 打造“蓝色聚宝盆”
发展高质量渔业 打造“蓝色聚宝盆”
——“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与会嘉宾走进闽东
处暑闽东,生机盎然。
8月23日至24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期间,与会嘉宾分两路深入我市蕉城区、福安市,看海上综合整治变化、谈企业科研创新发展、听乡村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探寻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市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046公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如何“动”才能既保生态,又稳生计?带着疑问,与会嘉宾一行乘船,穿行在碧波荡漾的三都澳。
2018年以来,宁德市持续开展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推动三都澳海上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引导养殖户采用环保塑胶设施,全面淘汰木质渔排、泡沫浮球等传统设施。据统计,全市海上养殖区和限养区共升级改造标准渔排55.75万口、深水大网箱3450口、贝藻类33.74万亩。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下,闽东走出了一条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的新路子。然而闽东人与海的传奇故事不止于此。伴着海风,嘉宾们走进水产养殖重点企业,探寻大黄鱼产业重获新生的奥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因近海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资源濒临枯竭。30年来,闽东科技人员致力于大黄鱼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攻关,终于使这尾黄鱼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养殖……”在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与会嘉宾听完介绍后,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卢金树不禁发出感慨:“宁德围绕大黄鱼产业从育苗到养殖再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个地方能够将濒临枯竭的渔业资源重新做大做强,成为当地优势产业之一,进而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一尾黄鱼“游”出产业发展新天地,大黄鱼的重获新生创造了水产业界的奇迹。2021年,全市大黄鱼产量达19.1万吨,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产值69.18亿元。在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嘉宾们发现了宁德大黄鱼书写传奇的又一成功密码。
步入宁德市金盛水产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鲜的大黄鱼去鳞、清理、分割……一连串加工流程下来,鲜活的大黄鱼就成了一份份方便烹制的大黄鱼预制菜。
目前,该公司车间以生产剁椒黄鱼、酸汤黄鱼、清蒸黄鱼、雪菜黄鱼、糟香黄鱼等预制菜为主,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菜品,最大限度发挥大黄鱼的全身价值,延长大黄鱼产业链条。
现场,一盘盘“精雕细琢”、香气扑鼻的大黄鱼菜品让观摩团成员大饱口福,赞不绝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梁雄说:“今天的调研,看到了宁德是如何通过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渔业,随着‘预制菜’产品升温,宁德开启大黄鱼精深加工‘新赛道’,十分难得。”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与会嘉宾一路感受着宁德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离开海上牧场,走进幸福渔村,与会嘉宾认真倾听闽东连家船民上岸脱贫致富的故事。
“连家船民曾是特殊的穷困群体,祖祖辈辈在海上漂泊,对上岸定居体面生存充满了渴望……”来到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福安市下岐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为大家娓娓讲述了连家船民从搬上岸、住下来,到富起来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来到下岐村,深切感受到连家船民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产业兴村、渔业兴村的缩影。看着这一排排整齐的民居,很难想象,二十几年前,下岐村连家船民还过着海上漂泊、以舟为家的苦日子。”福建省水产设计院副院长万艳说道。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林鼎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