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乡千村行|寿山新“稻”路
金秋时节,屏南县寿山乡白凌村高山梯田的水稻迎来丰收季,缥缈的云雾与金黄的稻田交相辉映,“稻穗香飘农家忙”的乡村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
寿山乡地处屏南县东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资源稀缺。过去,因为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种粮收益低,土地闲置撂荒的情况日益严重。
如何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
“近年来,寿山乡通过与社会各方合作,从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建设等全方位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寿山乡党委书记郑华东介绍,寿山乡以屏南县举办“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为契机,开展良田认领。同时,寿山乡建成白玉、寿山、前墘、白凌、硋窑等5个百亩粮食示范片,由村支部书记带头,鼓励村民退果还耕、开荒复耕,以点连片助推全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为解决因劳动力不足引起的耕地撂荒问题,寿山乡积极鼓励农户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同时,村干部牵头组织农户先后成立屏南县禳溪农业专业合作社、屏南县硋窑丰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清新寿山合作社等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寿山粮食种植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我们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由乡属国企金钟鼎公司与屏南800公司合资共建稻谷加工厂及配套设施,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解决农户、合作社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寿山乡乡长周朱顶说。
“撂荒地”变身“希望田”,在寿山,白凌村如梦如幻的云海奇景、前墘村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降龙村备受追捧的剧本杀等都因为有了“田”,催生出农旅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9月27日,寿山乡白玉村的金色稻田迎来一群参加研学的孩子,他们在不耕农场负责人陈志清的带领下体验割稻谷、脱谷粒、筛谷子,感受秋收的忙碌与喜悦。
“别看现在稻田这么漂亮,原来这里是一片荒芜了十几年的抛荒田。”陈志清介绍,从去年开始,陈志清和村民们一起翻整土地,修缮沟渠,重新耕作,搭起天幕帐篷,建起木屋酒馆,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以水稻为主题的农场。在这里,父母和孩子可以化身“新农人”,一起学习农耕知识,在帐篷里听虫鸣赏星空,亦或者拉上三五好友,品茶酌酒,享受大自然里的悠然时光。
寿山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首批气候康养福地,拥有寿山和降龙两个“中国传统村落”,还有茶盐古道、宋代硋窑遗址、国保单位百祥桥等历史古迹,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独特。
近年来,寿山乡以种植水稻为基础,引进养殖、休闲为一体的立体化农业,构建“白玉、降龙、前墘、白凌、寿山、普岭”旅游布局,开展“跨业融合”,积极招商引资,培育“传统村落+生态旅游+特色资源”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扩宽了新“稻”路。
“未来,寿山乡将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这一目标,完善产业配套,提升土地产值和效益,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农文旅兴村的特色发展之路。”郑华东说。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朱灵塬 杨哲源 文/图/视频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