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非凡宁德·乡村答卷 | 屏南双溪: 十年绽芳华

2022-10-14 18:49 来源:闽东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屏南县双溪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拼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如今,徜徉双溪镇,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人居环境洁净舒适,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秀美乡村秋收忙碌,项目现场热火朝天……一幅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美画卷令人心醉神迷。


双溪镇鸳鸯湖


铸魂固本强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傍晚时分,来到双溪镇高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议事厅里聚满了休息的村民。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近日遇到的“急难愁盼”,党员干部认真倾听、记录,现场气氛热烈。

听民意、问民计、解民忧,积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发生在高安村的常见一幕。

今年9月初,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议事会上,村民叶光建着急道:“我家种了2亩芹菜,需要经常浇水,眼下撑不了几天了!”

群众的大事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操心事。村党支部立即联系有关人员,连夜调来一台抽水机,第二天一早,农田喝上了“甘泉”。眼看农作物恢复生机,叶光建和几位村民顿时喜笑颜开,并自发为支持他们的党员干部送来茶叶蛋。

党员干部雨夜护送老人就医,积极调解村民矛盾,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这样的点滴小事在镇域内处处可见。然而,正是通过一桩桩“关键小事”,当地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大伙儿团结一心,在党建引领中汇聚起奋进的强大力量,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大步向前。


理论宣讲进基层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党建引领是关键。干群同心汇聚合力的背后,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双溪镇党委认真落实屏南县委“三新三提升”献礼“二十大”活动要求,聚焦“三提三效”目标,通过工作机制再健全、工作方法再优化、工作流程再完善,致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助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磨炼班子核心力、锤炼中层组织力、锻炼干部服务力,让党员干部以新状态、新担当、新作为,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双溪镇党委书记周志明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以来,双溪镇党委创新班子成员挂钩机制,在原有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基础上,把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按照区位及产业特点划分为五大片区,两名班子成员挂钩一个片区,“单核引领”变为“双核驱动”,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不仅如此,班子成员通过自我督促、自我提升,每周梳理汇总上周工作成效、本周工作计划及思路,形成比学赶超、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有效凝聚班子工作合力。


双溪夜景



锤炼中层组织力,可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双溪镇党委选出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年轻干部担任片区长,作为骨干培养。今年以来,推行干部下村日制度,每周安排不同主题,由片长带领包村干部,有针对性地走访困难群众、种植大户、信访人员等。该制度实施至今,共收集群众各项意见和建议68条,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7个,化解矛盾纠纷8起,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巩固社会和谐稳定。

党员要扎根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双溪镇党委着力锻炼干部服务力,探索建立“夜谈会”学习制度,并在全体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推行。围绕重点服务内容,干部们通过政策宣讲、案例解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分享经验、交流现状、讨论问题,帮助部分乡镇干部克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等问题。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走村居、到一线、服务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双溪镇前洋村



党员干部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基层党组织更加强而有力,农村发展活力被充分激活,开创双溪乡村振兴新局面有了坚强保证和“硬核”支撑。2021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万元,财政总收入204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58元。2022年1至8月,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2万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1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715.05万元。




千年古镇流韵地  文旅融合展新姿



在屏南,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句谚语:“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


千年古镇双溪,坐落于屏南县东北部,因两溪绕城交汇后西流而得名。双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堪称“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鸳鸯溪”,又曾为屏南县衙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民情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是双溪文旅发展的“底色”与“优势”。近年来,双溪镇立足自身禀赋、找准发展定位,依托境内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和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持续发挥“文创+”效应,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文旅“生态圈”不断发展壮大,助力文旅产业“加速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前洋村,一座座古民居在青山绿水间显出悠悠的古老气息,游人行在风景中,如游在画里。


古村,既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2015年,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张勇被前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决定带领村民一起修缮古民居,将古村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张勇的想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7月,复旦大学书院教育实践基地在前洋落户,每年都有一批复旦师生来此研学。通过校地合作,前洋深挖传统文化“富矿”,陆续修复28栋古民居、挖掘整理出前洋古官道、建成前洋广场竹材料观景台等,让古村重焕新姿。


双溪镇传统技艺展示馆、非物质文化展示馆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随着村中复旦书院、古陶瓷展示馆、金石篆刻馆等艺术空间落成,8幢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初具雏形的前洋文创基地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参访,目前已接待各高校考察团30多批次。


“深化校地合作,促进文旅融合。如今,来村里研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谁能想到就在前几年,前洋还是个破败的小山村呢?”前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长杨感叹道。


与张长杨有相似感受的还有双溪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陆长峰。


“这几年,双溪的文旅产业发展升级步伐越走越快。”陆长峰细数近年全镇文旅发展亮点:深挖红色元素,完成岩后革命老区纪念馆二期建设、陆氏宗祠修缮和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迁移,建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安泰艺术中心,建设42家独立艺术空间和40家艺术客栈(民宿),以文创赋能文旅发展;修缮文庙、城隍庙等古建筑,每年举办元宵民俗灯会、大规模巡游庙会,表演双溪铁枝、舞香火龙、挂花灯等,特色文化引来八方游客;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结合白水洋旅游商业圈,双溪成了旅游、度假、休闲并重的宝地……


双溪镇安泰艺术城



随着双溪名气越来越大,当地群众经营起民宿、餐饮,端稳“旅游碗”,吃上“致富饭”。今年国庆假期,双溪镇区迎来客流小高峰,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彭晓妹兴奋不已:“2015年起,我经营一家民宿,每年可增收三四万元。国庆假期民宿预订火热,12间房都住满了。”

校地合作的深化、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文化古迹的保护,有效激活了双溪文化旅游的“一池春水”。双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世增介绍,下一步,双溪将建设“一店一品一条街”;活化利用“张宅”片区,丰富精品民宿、文化展示馆、高端餐饮等业态;举办开笔、成人礼、孔子课堂等活动,升华文庙、城隍庙文化内涵,打造古镇新地标,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




乡村振兴风正劲  美丽双溪入画来



走进高安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排列有序、墙绘生动形象,村口处,清澈的水塘倒映着朵朵云彩,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小公园里散步,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

“现在的高安村,生态环境宜居、村民生活幸福,与十年前垃圾遍地的脏乱模样大不一样了。”回忆过往,高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希打开了话匣子。

高安村位于双溪镇西北部,距镇区7公里。在过去,村内生活垃圾随意处理、农户旱厕臭气熏天、鸡鸭猪圈随处可见、河道堵塞水质恶劣,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双溪镇高安村



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高安村下大力气开展河道清淤和家禽圈养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农村改厕改水工作。近年来,该镇推进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乱搭盖,完成房屋平改坡、危房裸房整治和外立面改造;用鹅卵石铺建环村步道,建设休闲凉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设置干湿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实现村内垃圾每日运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面子”靓了,“里子”也要美。借房屋外立面改造之机,高安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等内容描绘上墙;通过农民夜校、村级道德讲堂等方式,开展法治、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革除陈规陋习,助推移风易俗。

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高安村迎来了新生。近年来,该村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目前,种植高山蔬菜800亩、锥粟400亩,引入黄桃、福寿桃种植面积60多亩,亩产值18000多元。乡村美、产业旺、生活好,走在田间地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双溪雪景



高安村的美丽嬗变是双溪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多年来,双溪镇坚持抓好“三农”工作,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白水洋鲟鱼养殖、前洋和郑山油茶、乾源高山蔬菜等产业稳步提升,后峭高山大棚葡萄园、水竹洋茶叶等一批好项目持续发展;随着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各村文化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设施陆续完善,村民精神面貌不断提升。此外,双溪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耕地保护责任制等规划管控制度,注重“四好农村路”建设,对双溪社区3A旅游线路、北村传统村落等进行裸房整治和周边环境治理,完成裸房整治73栋,人居环境越来越好。2018年底,全镇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目标,全镇181户贫困户收入年增长均超过10%;近年来,持续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今,徜徉双溪,乾源村果蔬飘香丰收忙,双溪社区路通人和产业兴,前洋村古村活化展新颜……一个个生态秀美、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渐渐呈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过往皆为序章,发展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经济发展,全面加强项目建设;聚焦乡村振兴,突出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全域旅游,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聚焦群众关切,优化民生服务保障;聚焦政府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周志明说。



图由屏南县双溪镇政府提供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陈映红

编辑:蓝青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蓝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