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屏山君丨山海同奋进 共谱协奏曲

2022-10-17 23:37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屏山君工作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如何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让“山”与“海”共享发展成果?请跟随屏山君的采访,一起看看代表们怎么说。

全省一盘棋 念好“山海经”

金秋十月,八闽大地上到处欣欣向荣,热流奔涌,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答卷。

打开卷面,数据是最好的佐证——福州、泉州成为万亿级城市,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齐头并进;全省城镇化率69.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老区苏区加快发展,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增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当好答卷人,做区域协调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

莆田城市脉络沿着木兰溪两岸铺展开来。丛文俊 摄

党的二十大代表、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城乡融合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几年,莆田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率提升至63.5%,初步形成城市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付朝阳表示,下一步,莆田将按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东拓滨海、南进临港,推动区域要素畅通、产业协作、服务均等,着力构建港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

9月16日,福建苏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龙岩长汀举行。会上,龙岩签约了10个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项目,涉及建材、智能制造等领域,老区苏区振兴动力澎湃。

鸟瞰革命老区上杭县才溪镇日新月异的变化。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影报道

党的二十大代表、龙岩市委书记余红胜说,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这十年,龙岩老区人民与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余红胜表示,面向新征程,龙岩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决扛起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度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持续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抓好教育、医疗品质提升,努力打造“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更好地实现龙岩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乡同发展 共圆致富梦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乡村,关键在农民。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秉承着这样朴实的追求,三十多年来,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通过菌草技术开展扶贫,帮助数以万计的农民摆脱了贫困、找到致富路径。

林占熺在闽宁镇园艺村大棚里查看菌草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目前,林占熺仍然在为“菌草梦”四处奔走,思考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他建议,要将菌草产业列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在现有的菌草技术研究基础上创新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创建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让菌草生态治理与产业化的技术和经验在黄河流域一带进一步推广应用,让“幸福草”造福更多群众。“我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在党代表通道上,这位年近八旬、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初心未改。

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建宁县濉溪镇谢马苏梯田莲海,莲农正在荷塘里采莲蓬。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从昔日“无产业、无人才、无技术”的省定贫困村,到今朝“竹茶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的富美乡村。在党的二十大代表、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的带领下,昔日穷山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华锦先告诉屏山君,近年来,省、市、区三级不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和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培斜村经历了三次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挖掘本土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如今,通过产业造血,2021年培斜村人均年收入3.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实实在在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始终践行的使命和宗旨。”华锦先说,今年,他牵头制订了《新罗区培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红土共富”行动方案》,将继续带着全村人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逐梦前行。

在全省人民的接续奋斗下,我省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居全国第6位,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打通“中梗阻” 缔造幸福路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先导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将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发展的“先手棋”,高站位谋篇、高质量推进,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11.7万公里,全省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均居全国第2,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寿宁县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看来,便利的交通成功解锁了当地群众的幸福密码,让他们过上了和城里老百姓一样好的生活。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过去的下党乡曾经是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无办公场所、无财政收入的“五无乡”。而如今,随着交通条件持续优化,通往下党的路变成了平整宽敞的二级公路,下党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新地标。

夜幕降临,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水映灯火,夜色迷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黄河 摄

曾经,因路而贫;如今,因路而兴。下党的故事,是全省大道通天、幸福变迁的生动缩影。项忠红说,目前,下党已发展下党人家、百口食堂等农家乐、民宿60家。2021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52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55元,书写了新的“下党故事”。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破解“中梗阻”。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上引下联优势,北连长三角,南接粤港澳,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不仅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更把福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连接起来,带来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福州客运段厦龙京车队列车长郑海珠在工作岗位上见证了福建高铁的飞速发展。

郑海珠欣喜地告诉屏山君,随着“环闽”动车线路日渐成型,越来越多城镇步入高铁时代,从大山深处走向全国。近年来,她所在的南昌铁路局对口支援泰宁县,通过消费帮扶、运输帮扶、协助泰宁生态产品入驻国铁商城等,为不断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铁路的力量。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从代表们的话语中,屏山君感受到,我们正以更深、更广、更紧密的融合,书写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动城乡统筹的“福建答卷”。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屏山君工作室

编辑:秋凤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