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海岸•蓝色霞浦 | 回放:“闽派诗歌”,向海而兴
23日至24日,在宁德霞浦举办的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将天南海北的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和学者聚在一起,以海为题、以诗为媒,用绝美的诗句与雄浑的海涛一道,礼赞新时代。
诗歌界大家们在采风中交流研讨诗歌艺术,把脉“海洋诗歌”特别是“闽东诗群”海洋诗歌创作。
福建依海而生、向海而歌,千年绵延不绝的海洋文化,涵育了福建人源源不绝、激情澎湃的海洋诗情。近年来,一大批具有中国风格、福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诗歌精品脱颖而出,“闽派诗歌”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汤养宗在即兴发言中表达了对海洋与诗歌的认知:“本世纪是大海洋到来的世纪,朝着这个方向有待挖掘。现代人眼中的海洋是博大精深的,可以打开想象空间,打通写作上的认知障碍和写作障碍。同时,要善于发现或制造海洋与人类之间全新的话语模式,并在这种话语模式调动下,展现出全新的时代与海洋的相互激发点及人与海洋的生命延续点。”
《福建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石华鹏也有同感:“霞浦的海,绝对称得上是诗歌之海,是诗意之海。读霞浦诗人的海洋诗,是与他们一道去追问、探寻、描述海洋的本质是什么,海洋诗与海洋互证,从那里我们既可以看到诗的本质,又可以看到海洋的本质。”
“海洋强国需要强大的海洋文化支撑,《诗刊》社在霞浦举办海洋诗会,就是为了使海洋诗歌在新时代得到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诗歌的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说。
“国家提出海洋战略,是新时代对海洋的重视,拓展了海洋诗歌的边界。”诗人谢宜兴说,闽东诗群对海的写作有自己的探索,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全方位多角度打开大海,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话题都可以写。
生活在霞浦海边的省作协副主席叶玉琳深知,家乡的人们,祖祖辈辈靠海而居,把一半的梦想写在海上。她呼吁,诗人们应多把目光投向海洋历史、海洋文化、海洋风光、海洋生物与现当代海上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就像大海任何时候都是澎湃且自由的,诗歌总带给人们许多想象与创造力。“新时代文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需要有一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诗人,携手建立新时代海洋精神的诗歌高度,不断推进新时代诗歌繁荣,彰显海洋诗歌价值,坚定海洋文化自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汪剑钊提议,今天再书写海洋,需要破除一点浪漫主义的幻想,深入到大海深处,歌吟与海共生的人们。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