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带着民生跑两会 | 加强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2023-01-05 10:24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嘱托,大力实施传播“闽东之光”工程,弘扬闽东精神,讲好宁德故事,筑牢“文化魂”,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为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强弱项,补短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多向发力。


问题:

文化设施使用率不高

群众文化意识有待提高


“我市为了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配备了健身路径、乡村大舞台等设施设备,但大多成了摆设,破损严重。部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挪用,使用率低。”市政协委员陈雪莹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文化阵地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但公共文化设施并没有“物尽其用”,使用率有待提高。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有些农家书屋大门紧锁,仅有一块牌匾可识别该场所的功能,群众也向记者反映,自己并没有到里面去看过书,还有一些开放的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齐全、陈列整齐,然而走进去的群众却寥寥无几。


“文化设施使用率低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群众的思想文化认识有待提高。”陈雪莹介绍,群众对于从公共文化设施中获取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意识并没有随着文化设施的普及同步提升,更多的是被动等待接收,有活动便去参加,没活动便搁置,主动性不强。加之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缺少 “接地气、粘泥土、带露珠”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久而久之,群众参与积极性也逐渐减弱。


“大部分农村文体、娱乐活动少,农民精神生活贫乏。”市政协委员黄世冬也提出此类问题。


建议:

深挖特色 建管并重

了解诉求 提高参与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继续发力,要因地制宜、精准对路,把建设和维护结合起来,完善硬件和提升软件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发挥文化阵地的导向作用。


“建立乡村文化专管员考核机制,制定文化专管员聘用及考核制度,面向社会招聘懂文化、爱文化、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完善考核检查,确保文化服务阵地守得住,让文化阵地用起来,设备器具动起来。”陈雪莹说,应聘请专人看管,定期维护更新,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反馈,让公共文化设施“活”起来。


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挖掘的地方特色文化、培育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不仅能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度,还能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其作用。


“加大民间传统特色文化发掘,传承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黄世冬表示,我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朱子、林聪、薛令之、甘国宝、圆瑛法师等名人文化,陈靖姑、马仙等信俗文化,四平戏、北路戏、廊桥修造技艺等非遗文化。对闽东传统文化资源要开展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挖掘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并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加以传承推广,有助于形成闽东特色文化、打造闽东特色文化品牌,树立闽东人民文化自信,为闽东乡村文化振兴奠定基础。


“要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持续用力,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传帮带,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把更多的文艺节目送到农民中去。”陈雪莹说。


陈雪莹还表示,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持续用力,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