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闽东之光 | 游暐之:歌剧《鸾峰桥》,建起摆脱贫困的幸福桥

2023-03-04 11:30 来源:歌剧杂志


  “小小的油灯莹莹的光,黑夜里照亮一个名叫家的地方……这盏灯,点亮了我心中的光……灯光,燃起对未来美好更高的憧憬期望……”,这是歌剧《鸾峰桥》中女主人公翠红的一首核心咏叹调,抒情的旋律、深沉的情感、浓郁的闽东风情,由女高音歌唱家吕薇声情并茂演唱出来,引发观众热烈共情。2023年2月28日、3月1日,由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寿宁县委、寿宁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福建省歌舞剧院、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闽江学院联合创作、演出的歌剧《鸾峰桥》,以全新面貌晋京,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登上首都舞台。


  福建省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宁德市寿宁县当是最早接受脱贫扶助的受益者。这里的老百姓,从被动吃救济到主动摆脱贫困,从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蜕变。鸾峰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是目前国内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2011年被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歌剧《鸾峰桥》讲述了一个“造桥”的故事,当然,这个“桥”并不是现实中的“鸾峰桥”,而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建起的摆脱贫困的光明之桥、希望之桥、幸福之桥。



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以“鸾峰桥”做剧名,是一举多得的选择。首先,这一剧名体现了故事发生地域的不可替代性,即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下党乡;其次,从具体的“鸾峰桥”到意象化的“鸾峰桥”,让剧名的形象和内涵都得以丰富和提升。本剧有一首“弱鸟先飞”的主题合唱,就是将“鸾峰桥”的引申意向具体表述的体现:“我们是木料,你也是木料,党组织是工匠帮我们建桥,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屈不挠,就能建起摆脱贫困的鸾峰桥……我们都是中用的木料,听从党组织谋划打造。”“鸾峰桥”是全榫卯结构的桥梁,创作者由此引申出“要成大事必须要相互依靠”的深刻道理,进而将党组织比作“工匠”,老百姓比作“木料”,体现老百姓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贴切也很质朴。


  本次晋京演出的《鸾峰桥》,是在2021年12月首演之后,进行反复修改打磨之后的全新版本。在剧本结构上更加严谨完整,情节安排上更具有逻辑合理性。比如二林申请入党一段,通过大周、老王、二林、翠红的对唱、重唱,比较充分地展现了二林希望入党的思想和行为动机,体现了人物的成长,更加真实可信;再如剧中明确了翠红与二林当年是自由恋爱而结婚,为翠红离家后又难舍家最终又回到家,找到了合理的心理与情感的依托。


  所谓幸福的乡村都是相似的,贫困的乡村各有其贫困。当年的下党乡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鸾峰桥”,同时也有令人罕见的落后与贫困。本剧故事开始,乡党委书记大周走马上任,下党乡的老百姓却还认真地称他为“保长”,看起来诙谐幽默,实则体现了村民们在视野见识上的短浅和思想观念上的陈腐。女主人公翠红,从小在外打工,曾经见到过“外面的世界”,对于贫困的下党、安于现状的丈夫、不思进取的村民,翠红感到无比失望,因此,她决意抛下刚满月的孩子离开,她想要通过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


  《鸾峰桥》共四幕八场戏,大周和翠红,一个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乡党委书记,一个是不甘心被贫穷束缚一生的下党乡村民,两个人物引发出两条戏剧线。最终,翠红这条线终于回归于以大周为核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条线,在两条线交汇的过程中,设置、展开、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戏剧矛盾冲突。



民族地域风格鲜明

  这部歌剧的音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鲜明的地域风格。《鸾峰桥》的序曲,清脆、悠远的竹笛声,宛如山间流淌的小溪,与管乐、弦乐奏出的特色鲜明的山歌旋律交相呼应,福建闽东山区特有的绿水青山的风光,在只有一分半钟的时间里,极富画面感地展现出来。


  福安民歌《纱罗带》和畲族地区的民歌民谣元素,自然地运用在音乐的创作中。剧中翠红的音乐形象具有更加突出的个性,翠红原本是贵州人,后来嫁到下党生活。作曲家将贵州苗族山歌《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的主旋律,作为人物的音乐主题着重加以运用,让翠红这个人物在音乐形象上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


  本剧在各种音乐形式的转换上也很自如,从独唱到合唱,从对唱到重唱,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剧中翠红、大周的几段咏叹调都很有分量;《弱鸟先飞》这段合唱,节奏激越振奋,朗朗上口,记忆性强;大周、陈丹、二林、翠红在不同空间的四重唱《滴水穿石》,通过写意的表达来体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戏剧主题精神,风格清新,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修改之后的《鸾峰桥》,对于人物在戏剧和音乐上的刻画都有新的提升。本文开篇所引用的歌词,就是修改时为剧中女主人公翠红全新加写的核心咏叹调《心中的光》,这首唱段在内容上为作品戏剧主旨的突出体现,隐喻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在精神和行动上的引领;音乐创作上依托地域音乐素材、借鉴戏曲板腔体的写作方式,集抒情性、戏剧性于一体,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演唱者的技术技巧,更成为该剧音乐戏剧表现的一大亮点。



角色不戴麦彰显实力

  虽然这部歌剧定位为民族歌剧,但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音乐和声乐的质感,演出时所有演员一律不带麦,只通过吊麦和地麦来进行音量的补充,以确保演出整体的声场更加均衡。本剧男性角色占多数。高鹏饰演乡党委书记大周,田浩饰演下党村村民老王,王杨饰演老王的儿子、翠红的丈夫二林,刘明江饰演水泥厂吴厂长。近年来,高鹏和田浩在陈蔚导演的多部作品中有过密切合作,配合度、默契度都很高。高鹏饰演的乡党委书记,有智慧,有韧劲,质朴可亲,正气满满;田浩饰演的老王有点自私狡黠,但是也不乏关键时刻的通情达理和善良真诚;王杨饰演的王二林老实巴交、质朴敦厚。以上三位通过专业化的歌唱、生动的表演,很好地完成了各自人物的塑造。饰演吴厂长的刘明江,目前担任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党委副书记,本身并非声乐专业出身,但是他饰演的吴厂长反而因为浓郁的闽东口音和纯朴且不加修饰的演唱,增强了人物的真实度。


  吕薇饰演的翠红作为本剧的核心主人公,可谓是最亮的一点“红”。近年来,吕薇塑造过形色各异的女性人物,都各具特色、为人称许。本剧中,刚出场的翠红一门心思想要逃出下党,却因为生产后虚弱的身体晕倒在山中被乡亲救起。观众看到的翠红,衣衫破旧,身形消瘦,昏迷中睁开眼,翠红看到了熟悉的鸾峰桥,有气无力又绝望地唱出“鸾峰桥,我怎么又回到了鸾峰桥……”,人物的真实性和戏剧性立刻凸显。剧中,翠红作为与大周并行的戏剧线索性人物,几乎每一次出场都是戏剧的转折点。吕薇通过准确细腻而生活化的表演,令翠红这个人物鲜活地立在舞台上,呼之欲出。剧中,翠红的唱段比较多,每段咏叹调的体量也很大,吕薇作为民族声乐演员,在演出中和其他美声演员一样,没有带麦扩音,她的音色亮丽、柔美、通透,音量和音质与其他几位角色以及合唱、乐队之间有着极佳的匹配度,彰显了她多年舞台实践的丰厚经验所造就的声乐表现能力和实力。


  饰演大周妻子的刘淘是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副院长。她的音色圆润、舒展,音域开阔,表演真挚朴实。作为群演的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演员们以及闽江学院的学生们,舞台状态都很投入,音乐表现也具有一定的水准。


  歌剧《鸾峰桥》是一曲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而作的颂歌,基础扎实,气质独特,情感真挚,品相喜人。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所有为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而付出艰辛甚至生命的人们,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希望歌剧《鸾峰桥》这部作品,坚持演出,不断打磨提升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受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简介

游暐之:《歌剧》杂志主编,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剧作家、艺术评论家,《天地神农》《红流彭湃》等多部很有影响力的歌剧作品都出自她手。




来源:歌剧杂志

作者:游暐之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淑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