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闽东之光丨刘谦:天堑变通途

2023-03-06 16:26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天堑变通途

——观歌剧《鸾峰桥》有感

有人说,歌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及审美的想象力、舞台的感染力,更在于它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认同,素养上的提升,行动上的自觉,对人产生由内而外的积极意义。观看歌剧《鸾峰桥》后,以上感觉显得特别强烈。

歌剧《鸾峰桥》充分展示了歌剧本身的艺术特点。比如在音乐上,其序曲就是一段视觉与听觉双重叠加的美妙乐段,竹笛声清脆、悠远,管弦乐高亢、明亮,闽东山区的绿水青山,好一派美丽风光。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听觉与视觉的超然享受。再如在舞台的呈现上也是特具匠心,根据剧情需要,用“以偏概全”的手法展示鸾峰桥的局部内景及一些角度空间,随着剧情的变换,依次布展鸾峰桥中的不同场景部位,整部歌剧的场景除了少数几个外,基本上都在“鸾峰桥”内完成,突出了舞台表演的画面感与层次感。从鸾峰桥桥头开始,优美的旋律、讲究的唱词、精湛的歌艺、动人的故事,如诗如画、如痴如醉。音乐的整体风格质朴中又充斥着时代的豪壮之音,兼有对山区贫困百姓的关爱之情,闽东民歌和畲族民歌更接地气,遵循歌剧音乐的独特艺术,更具感染力。

歌剧《鸾峰桥》之所以触动人的灵魂当然与歌剧本身的艺术特点有关,但更应该与歌剧《鸾峰桥》内容的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相联,在于其以歌剧的形式讲好了中国故事,诠释了中国精神,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从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表面上看歌剧《鸾峰桥》似乎在讲述一段“造桥”的故事,但鸾峰桥古已有之,所以这里的“造桥”,造的是党和政府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希望之桥、幸福之桥。

在过去,位于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是一个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无办公场所、无财政收入的“五无乡”,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奋力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从异常艰苦的穷困山乡,到如今脱贫致富的大山明珠,共产党为老百姓架起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桥、幸福桥,从此天堑变通途。而当地最为壮观的古木拱廊桥——鸾峰桥,默默地见证着下党乡发生的巨变。

全剧以桥为媒,依桥推进剧情,剧中人物高大丰满、有血有肉,围绕下党当地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徐徐展开,深入细致地刻画了深受贫困之苦的下党人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地方党委政府与当地百姓之间紧密联系,更加彰显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下党乡路通了、灯亮了,下党人的心从此敞亮了。下党乡的变化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

浓郁的闽东乡土气息,自强不息的奋进力量,鸾峰桥不仅是世世代代人民生活的象征,如今的鸾峰桥也是连接人民、帮助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桥梁。歌剧《鸾峰桥》唱响了新时代赞歌,这是一部讴歌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一心为民的当代歌剧;这是一部讴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共同富裕的当代歌剧;这是一部讴歌时代精神、民族复兴的当代歌剧。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刘谦

编辑:陈娥

审核:林翠慧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