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周宁:在“联村联社”里寻找“富民动力”

2023-05-01 10:32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周宁县由点及面推广“联村联社”跨村双联模式,助力集体经济壮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这项创新举措带来哪些启示?是否还有充足的后劲?记者来到周宁最早开展“联村联社”的礼门乡探寻强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串珠成线

当前正值礼门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花菜采收季,春耕的忙碌换来了春收的喜悦。

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山生态气候优势,这里播种迟,收获也迟,由此产生的上市时间差,让农作物基本不愁卖。

“这一季花菜的花球饱满、叶片青翠,叠加周宁高山蔬菜的错季上市优势,相信可以卖出好价钱。”周宁县晨晓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陈小菊捧起刚采收的花菜一边察看一边说。

陈小菊是周宁有名的“种菜大户”,也是县级科技特派员。2019年,她在李墩镇的蔬菜基地因征地需要重新选址,恰好10公里外的礼门乡正在寻觅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种植能手,双方一拍即合。

起初,陈小菊对乡情不熟悉,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种植面积受到限制。2021年,礼门乡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引导礼门、贡川、大碑、仕本4个地理位置相邻、产业结构相近的连片村分别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陈小菊创办的菊美合作社共同注册晨晓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成立联合社党支部。

依托联合社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菊美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联合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为各成员村的蔬菜种植提供全过程指导和产销服务,打消了群众和村集体对产业不熟悉、不敢干的顾虑。

短短两年多时间,联合社流转土地约300亩,引进育苗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地灌系统、植保无人机、农用地膜等先进设施设备,规模化轮种花菜、辣椒、茄子、玉米等高山蔬菜和粮食作物。去年,联合社实现产值达36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约20万元,解决了4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连线成片

“现在搞农业和过去不同,除了能吃苦、会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新、思路活,要学会利用时间差、季节差和品种结构差,最大化错季生产效益。”在陈小菊等种植能人的带动指导下,联合社以外的农户也纷纷加入蔬菜种植行列,一些荒置多年的“碎片田”终于出现了忙碌的身影。

2022年,礼门乡党委结合开展抛荒撂荒耕地整治工作,进一步引导全乡17个村以“联村联社”的模式组成“欣农富民”产业联盟,将“成熟的技术管理、分散的土地资源、局限的规模发展”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驻村第一书记等下派人才和礼门乡党员“双带双富”能手按照职能介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初步形成联合社、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下派力量、种粮大户“四方互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发展共赢”的机制和格局,助推礼门原有的蔬菜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这几年,礼门乡的农户格外忙碌。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下,村集体盘活土地资源,向撂荒地要效益;青壮年劳动力到基地学管理,长才干得薪金;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共同增收。去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约10%,5个村的村财收入达50万元以上。

“现在,‘欣农富民’产业联盟来统筹产销工作,科特派指导种植技术,大家的发展信心更足了。”贡川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强说,去年村集体的50亩玉米地大获丰收,今年将把种植规模扩大至100亩,带动70户农户。

全域推进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在“头雁”。随着“联村联社”跨村双联模式的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作用愈发突出。在礼门乡朝着持续推进“欣农富民”产业联盟,打造具有“高山高优”特色的千亩高山蔬菜农业示范区的方向迈进时,十分接地气的“联村联社”经验做法被推广至周宁县各乡镇,展现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李墩镇际头、芹溪、楼坪3个村成立联村党委,建立“四共四联”工作机制,联合发展蜜薯种植、黑兔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

七步镇苏家山、后洋、梧柏洋等5个村成立三库文旅发展联村党委,发展庭院经济,推进茶旅融合;

玛坑乡首章、升阳等4个村成立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强带弱做大茶产业,年产干茶近3.2万公斤,年产值超500万元;

狮城镇前坪村、兴福社区6个村(社区)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投资、共享资源,种植蜜薯、牛奶玉米、大豆等作物……

截至目前,周宁县已成立联村党组织9个,覆盖41个行政村、3个社区,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县推进、辐射周边”的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前不久,周宁县“跨村联建”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入选2022年福建省改革试点成果评选表扬名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周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围绕“3+N”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联村联社促乡村振兴示范带(线)作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镇村联动、村村联动,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联村联社 关键在“联”

“联村联社”跨村双联模式在周宁县的实践成果让人眼前一亮,给人启示。

过去,耕地分散难管理,小农种地难挣钱。现在有了“联村联社”党组织来统筹引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打破村界壁垒,把“巴掌地”变成“连片田”,不仅有效避免土地撂荒,也为一体谋划项目和适度规模经营打下基础。

各村地理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似,但发展程度不一,要杜绝“三个和尚没水吃”,必须理顺利益联结机制。周宁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明确“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的利益共享模式,以此调动村集体、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良性导向。

人才缺乏、队伍不稳是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瓶颈。周宁摒弃“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把基层党组织联合起来,把驻村第一书记、科特派等下派干部力量和致富带头人、乡土专家等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推动人才下沉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周宁“联村联社”模式为走好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