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新宁德拍客团 | 缪福森:踏访红军桥

2023-05-18 10:28

或许是从小生长在乡村的原因,

或许是长期结缘摄影的缘故,对于乡野村落,

廊桥古宅我总是情有独钟。

前不久,朋友提议去野游,于是,

寿宁县犀溪镇李家山村下的红军桥便成了我们首选的去处,

由此便踏上这次“红色之旅”……

清早,我们驱车沿着宽阔平坦的G235国道——双湖二级公路一路飞奔,大约行驶了二三十公里路程就到了与浙江省泰顺县城一衣带水之隔的友谊桥头,又迎着溪流,沿着一条盘旋而上的公路直奔李家山。透过车窗,只见山下玉带般的溪流时隐时现,绵延起伏拥绿滴翠的山峦直扑眼帘,林间偶尔几声鸟鸣平添了旅途无尽的欢乐。这时,我们仿佛置身于“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美妙境界。

俯瞰寿宁县李家山村

车子很快抵达了李家山村。这里地形较为平坦,公路将村子一分为二,路下方主要是李家山原来的村落形态,五六座古民居保存尚好,公路后边多为十多年前新建的房子。

李家山是一座周氏血缘聚落。明永乐年间(1403—1424),李家山始迁祖周信一的祖辈原居浙江省庆元县周墩,后移居该县水寨。在那里居数代后,为避战乱,周信一举家迁徙到这里。因祈发族平安,他就将此栖息地取名叫“利家山”,由于寿宁方言“利”与“李”谐音,后来就改称“李家山”。

参观红军桥要经过一片茂林修竹

李家山又是犀溪镇位于闽浙边界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地处杨梅洲下游。解放前,这里曾经燃烧着革命烽火。如今,大凡涉足李家山的游人无不想去踏访一下村庄山麓河上那座全国唯一的红色木栱廊桥。

这时,村里一位当年地下交通员的儿子十分善解人意,他主动热情地为我们当起了向导。于是,我们一行沿着一条蜿蜒石径步行下山。路上,这位热情的村民向我们娓娓道起了红军桥的来历。

红军桥南岸桥头的石阶

当年,叶飞、范式人、许威等革命老前辈在李家山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村子山麓河上原有一座独木桥遭到敌人刀砍斧劈之后,几乎不能通行。1937年3月12日,河上游突发山洪,这座危桥被滚滚洪流冲毁,当时,国民党军队和民团密谋围捕正住在李家山村的范式人、许威等24位红军将士及8名家属,在这万分危急关头,李家山村的周则留、周作纯等9位地下交通员从家中取来旧木料,连夜赶制木筏,帮助红军抢渡过河。安全脱险后,许威他们向当地村民承诺:等革命成功之后,一定在这里为你们修一座桥。1954年,时任福安专区副专员的许威拨款一万元,在这里为乡民修建了这座木拱廊桥……

红军桥屋地板呈较大弧面

听完向导的讲述,我们感动不已。有诗记之:

李家山下话当年,狼虎穷追到眼前,

抢渡洪流凭木筏,抚今追昔颂先贤!

红军桥屋两侧挡风雨板上的镂空窗洞以五角星为主,也穿插其他造型

我们边走边聊,穿过一片茂林修竹,不知不觉中,宛若一匹灰色战马奋蹄腾越河面的木拱廊桥赫然跳人我们的眼帘。于是大家加快步伐来到山麓,只见这座雄跨在青山绿水间的大桥有如“长虹饮涧”,又似“新月出云”。登上十多级岩隙间点缀着小草的石阶到了南岸桥头,徜徉于弧形的桥上,桥屋两侧挡风雨板上的五角星镂空窗洞吸引住我们的视线,观赏这匠心独运的设计,我们仿佛看见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情景……走过这座长43米、宽5.1米,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的木拱廊桥,只见北岸桥头竖着一块由该县人民政府立、高1米多的“红军桥纪念碑”,碑文印证了村民关于红军桥别有来历的讲述。

竖立在北岸桥头的红军桥碑刻

我们又顺着岸边小路兴致勃勃地来到桥下,那在身边潺潺流淌的一溪碧水清纯洁净,看了真让人心醉。举目仰望,瓦蓝的天空映衬着雄伟的桥身,我们不禁为红军桥“横空出世"的壮美气势拍手叫绝!

雄跨于青山绿水间的红军桥为全国唯一的一座红

红军桥,正以其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饮誉闽东,又因其由政府出资修建而在全国现存木拱廊桥中绝无仅有的特色而倍显珍贵。而今,随着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木拱廊桥日益倍受人们青睐,她的身价将与日俱增!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拍客 缪福森 /文图

编辑:林翠慧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翠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