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德列传丨“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访谈录:国鱼重生(下)
刘家富
今年82岁
宁德的一名水产技术推广研究员
我国大黄鱼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
宁德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这里的大黄鱼体色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自古以来产量丰盛。然而,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上一期“大黄鱼之父”刘家富访谈录:国鱼重生(上)我们一起聆听了“大黄鱼之父”刘家富以人工育苗的方式挽救大黄鱼的事迹,他克服万难,终于在1990年,带领着他的团队实现了百万尾规模的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从0尾到100尾再到100万尾的全人工育苗跨越,刘家富整整用了十年。
然而,批量育苗得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由于育苗出来的大黄鱼生长慢,许多人对于大黄鱼养殖开发前景提出了质疑,甚至是他研发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而刘家富却在个别生长比较快的几条大黄鱼中找到希望,他寻找答案,并又一次提出了更为大胆的想法。
刘家富说:“大黄鱼的繁殖跟养殖技术是在我们闽东突破的,是我们自己的技术,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技术来开发我们自己特有的产业,然后安排就业脱贫致富,来振兴我们闽东经济。”
他认为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的突破,不仅能拯救大黄鱼资源,还能振兴闽东经济带动脱贫致富,造福一方百姓。然而,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残酷的。
刘家富不得不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破船作住房,土坑为苗池,毛竹当水管,木塞做阀门”的艰苦条件下创造条件继续试验,为此他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
刘家富:“我们挖土坑,抹上薄薄的一层水泥,做两口育苗池,砍毛竹做水管,没有钱买塑料管就用木塞,两个水缸做孵化缸,就这样,也会育出来苗,不但大黄鱼苗育出来,真鲷苗也育出来。”
科研工作者们的坚定信念、艰苦拼搏,终于取得了试养成功、获得效益。1996年,技术的突破让闽东兴起了大黄鱼养殖热并辐射到省内外。刘家富又以试验场作为大黄鱼养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技术与信息服务,积极推广大黄鱼养殖技术。
刘家富说:“也有人找我,叫我帮他搞育苗技术,那我们不能去,为什么不能去,我们的目标是要搞脱贫致富,要搞产业化,我不能够只为一家服务,我们要组织要培养很多团队,要培养百把上千个育苗养殖的技术员,为千家万户去服务。”
2000年,闽东沿海已基本实现大黄鱼养殖产业化,现如今,大黄鱼产业已然成为闽东的支柱产业,更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产业。多年前,刘家富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竟然都实现了。
从大黄鱼濒临灭绝到形成上百亿产值的产业链,正是刘家富和他的团队敢于创新,攻坚克难,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科研精神创造了一个水产业界几乎不可能的奇迹,他们不仅仅创造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是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刘家富,依旧退而不休,在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未了的愿望。
刘家富:“研究大黄鱼的初心就是恢复我们国家的大黄鱼资源,所以这个也是压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的一块石头,还没有放下来。建议农业农村部组织原来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4个省一起放流,我们非常期待有这样资源增殖的工程,一旦成功了,将来是可以造福千秋万代。”
谨以此片致敬刘家富,致敬默默贡献的科学工作者们!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杨哲源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杨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