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福建“造福工程”

2024-02-05 11:02 来源:人民日报

2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整版篇幅,浓墨重彩点赞福建“造福工程”成效,呈现易地搬迁群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福建省宁德市对当地“七无”村(编者注:无自来水、无电灯、无公路、无广播、无医疗卫生所、无学校、无供销社)及一些贫困村、受灾村和草房村(户)进行搬迁。有搬迁群众在新居前贴上“造就一番新天地,福到万家颂党恩”的对联,“造福工程”因此得名。1994年,“造福工程”被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大规模推广并始终坚持。

如今的“造福工程”,早已超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范畴,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

自实施以来,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建成各类安置区超过3420个,累计搬迁172万多人。

而连家船民的上岸搬迁,是“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连家船民曾经过着“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的生活,漂泊江海,居无定所。从1998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花三年时间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到2000年底,福建省、地、县三级共安排3904万元船民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等配套资金,搬迁连家船民18466人。

在“四月四畲族凤凰节”上,“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村民向游客展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操杆。钟而钊摄

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下山溪村22户村民搬进了赤溪村长安新街。随后20年间,共有12个自然村350多户村民整村搬迁到了新村。生活环境好了,产业跟上了,搬下山的赤溪,迎来真正蜕变。

图为长汀县长汀南站幸福小区内的策武镇第二中心幼儿园,80多名幼童在家门口上学。陈炳林、谢家进摄影报道

龙岩市长汀县将“造福工程”搬迁安置点集中建设在工业园区附近,既能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和增收,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了人口集聚,实现“双赢”。

图为东山村新貌。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结合“造福工程”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从根本上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福州市罗源县鉴江镇海上村,昔日连家船民住进了楼房。刘其燚摄

福州市“造福工程”受益者郑和鑑一家在仓山区金山街道麒麟苑家里。林雯婷摄

图为下岐村新貌。丁立凡摄

宁德市福安市下岐村被誉为“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1997年,宁德市福安市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将2000多名渔民安置上岸。

图为下岐村渔民赶海迎来收获喜悦。李 郁摄

当地的党员干部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以及贸易、物流、餐饮等产业。2022年,下岐村人均纯收入从上岸时的不足千元提高到30360元。

图为下岐村群众在渔民广场活动。丁立凡摄

如今的下岐村,成排的小洋楼矗立,渔民广场、白马公园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呈现出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现代乡村图景。

20世纪80年代福建宁德地区的连家船民生活场景。资料照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