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 福鼎嵛山岛:海上仙山艳神州
春节举办的天空之伞主题活动 (嵛山岛供图)
龙年春节,福鼎市嵛山岛举办天空之伞国潮艺术节,万柄国潮油纸伞组成的梦幻“天空之伞”同步在线上线下亮相,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登岛体验“伞海”的浪漫与唯美,观赏越剧演绎、鼓上飞天舞、仙子巡演巡游。
乘着初春暖阳,一览海岛风情。嵛山岛千顷金沙金黄细软,流连忘返。从碧海仙山到草场风光,再到夜归渔船……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海岸线上奇特的海蚀景观。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忽闻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云海间”……古往今来,仙人的居所令人心驰神往。而隐现于波涛彼端的“海上仙山”,则是华夏时空里最美好的意象,激起文人墨客的浮想联翩。嵛山岛正是我国1.8万多公里陆上海岸线、7600多个海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航拍集山、海、川、岛于一体的大嵛山岛。 王志凌 摄
“地处东南,却有西北高山草甸的风光;身是海岛,更有天湖清澈如镜。”这是《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主持评选“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对名列第八的大嵛山岛所给的评语。
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嵛山岛坐拥30.12公里海岸线、11个大小岛屿和众多美丽渔村,“山、湖、草、海”在此融汇成一幅神奇壮美的山海画卷,并先后获评“中国首批和美海岛”“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海西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
外洋门户古韵浓
嵛山有多个别名,《八闽通志》作俞山,亦名盂山,又名窑山、鹞山。清人李廷钰在《海疆要略》一书中介绍:“窑山垵,即大嵛山,内好抛船,打水六七托,泥地不防,上有妈祖宫。”
其实,“窑”“瑶”“鹞”均为方言谐音,而“盂”“嵛”“俞”又是另一组谐音。称作盂山大抵缘于岛的形状,明万历《福宁州志》载:“山高,而中坳如钵盂,故原名盂山。”称作窑山则因昔时岛上古木参天,渔民兼营烧炭副业,天湖山下多发现古炭窑,故名。后谐音雅化为嵛山。
嵛山又被称作福瑶列岛,有人释作“福地、美玉”,顾名思义,寄托了向美的心愿。其实,“福”乃福宁之简称,“瑶”即“窑”,“福瑶”即福宁州属窑山岛也。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鸟屿等11个岛屿和9个礁组成,总面积25.14平方公里,以大嵛山为最大,小嵛山次之。
其中,大嵛山岛是闽东第一大岛,岛上有大小山峰20余座,以红纪洞山为最高,海拔541.4米,为福建省海岛高度之最。岛中部山上呈盂状,形成大小两个聚水湖泊,湖四周有近万亩草场,被誉为“南国天山”。还有红纪洞、古寨岩、天湖寺等景点,独特壮观,令人心驰神往。
岛上人鸟和谐相处。 陈维新 摄
“关于嵛山岛的历史,已知有近千年之久。”福鼎市地方文史作家白荣敏介绍说,自宋以后,直到明朝初年,嵛山岛就不断地有居民迁入,来此垦土为田,繁衍生息。打破嵛山岛安宁祥和状态的是倭寇的侵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行视闽粤,筑城增兵,置福建沿海福宁、镇东、平海、永宁、镇海五卫。翌年,因虑嵛山岛孤悬海中,易生弊端,乃徙其民于福宁州七、八都等内地,但细考福瑶列岛,从大嵛山、小嵛山、烽火岛到大陆之间,形成福瑶门、出壁门、烽火门三个贯穿南北的航门水道,确为海防门户之咽喉,所以该岛仍部署军事力量,驻有兵船,归北路福宁卫烽火寨管辖。
嘉靖年间,在爱国将领俞大猷和戚继光率领下,福建沿海军民勠力同心地进行反侵略斗争,嵛山海面捷报频传。万历二十年(1592年),嵛山正式设游军,作为海上重要军事要塞,与陆上各要塞守军相呼应。
由于海氛未靖,明代的嵛山岛只能作为戍卒屯兵之边防哨所,而各地人民迁入者为数甚微。
岁月更迭,直至康乾盛世,人口户数递增,闽省沿海人民因生计维艰,陆续前赴嵛山诸岛开荒捕鱼,但对嵛山诸岛的开发是照旧严禁。后有福州长乐和闽南地区的人民成群结伙地登山谋垦,但毕竟迟缓。
此后,几经动荡,在朱腾芬等人的努力下,嵛山岛人烟大集,变荒山为宝岛,昌盛一时。据宁德市委原副书记、作家唐颐介绍,朱腾芬,字馨梓,福鼎果阳人。1881年出生,18岁就考取福宁府头名秀才,后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时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从此将生死置之度外,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勇猛斗士。由于他文武双全,屡建奇功,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委任朱公为政务院参议,奖给二等大绶嘉和勋章。1922年6月,段祺瑞倒台,朱公进京任国会法典委员会副主任。1924年10月,段祺瑞复任临时执政,朱公厌恶其军阀独裁,拂袖而去,于1925年携眷回乡,致力于开发大嵛山岛,直至1932年病逝于岛上。
1949年10月7日,嵛山岛一举解放,掀开了美丽海岛发展新篇章。
嵛山镇党委副书记陈维新透露,眼下,嵛山岛正紧锣密鼓筹建朱腾芬纪念厅,通过展厅设计,向游客展示海岛的历史渊源以及特色文化等,对外开放进入倒计时。
开发海岛谋出路
虽是海岛,却有万亩草场。每年春末夏初,嵛山岛广袤的草甸绿意渐显,随风翻卷出层层草浪,苍茫壮丽。身临其中,还能将如镜的湖泊和辽阔的大海尽收眼底。
游客打卡天湖草场。 陈维新 摄
只见海托着山,山托着湖,顶端处有大天湖、小天湖,相隔1000多米,湖底各有泉眼,湖水清澈甘洌,是天然优质矿泉水。
“天湖自然水源确实丰盛,但容量小。雨季时,淡水涌出流向大海,旱季时,饮水就成了问题。”嵛山镇副镇长刘德清介绍,改革开放之初,嵛山岛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存在着“饮水难、照明难、交通难”等问题。
1978年,为解决饮水问题,福鼎县决定在天湖筑坝增容,建成库容量160万立方米的天湖水库,供应全岛生活生产用水。如今,人工筑成的大坝与山光水色浑然一体,加上常年丰富的降水量和凹地积聚大量淡水,使淡水湖常年不竭的同时,形成大面积生态良好的淡水湿地。
饮水问题解决了,嵛山岛紧接着建起小型水电站、实施海底电缆工程、打通乡村公路等,彻底解决海岛生活生产用电和交通问题。
基础夯实,海岛发展的底气更足了。岛上的人们开始自发保护独具优势的天然生态环境。
由于嵛山岛四面环海,海漂垃圾被风浪一打就紧贴在石壁、沙滩上,难以清除。因此,早从2013年起,嵛山镇东角村村民殷丽容每周都会去清理这些垃圾,分门别类进行回收或焚烧,并把回收得来的钱捐给慈善组织。
“一开始,村民们很不理解,但看着海湾一天天变漂亮,自然也就认可、加入了。”殷丽容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从单打独斗到组织成立以党员和妇女群众为主要力量的青蓝环保志愿队伍,如今环保理念正辐射到全岛每一个角落。
“85后”青年陈启云也是嵛山岛有名的“拾荒者”。2017年,被海岛的原生态美景吸引后,陈启云成了“新岛民”,在当地开了一家“鱼鸟客栈”,将院落收拾一新,摆满了“拾荒”而来的手工艺品,随意而别致。
“这些都是嵛山岛无人问津的海漂物,比如废弃的木头、锈迹斑斑的废铁等,经过筛选再加工,又有了‘新生命’。”陈启云介绍,用视觉冲击力更能唤醒大家对海洋生态污染的重视,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凝心聚力,守护碧海净滩。刘德清说,嵛山镇还深入推进农村“一革命四行动”和“三清一改”工作,建设生态无害化垃圾处理中心,落实全岛环境保洁海陆统筹和海漂垃圾清理,实现生活垃圾转运出岛。同时,计划建设一座海漂博物馆,提高全民护海意识,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
文旅融合向海兴
迎着海风,嵛山岛渔民叶友城领着一批游客出海打鱼。当船只稳稳行驶在整治有序的海面上,从小与大海打交道的他随之打开话匣子,介绍起了当地特色海味。
“打鱼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作业方式及收入来源。”叶友城坦言,受自然因素影响,传统渔业纯属靠天吃饭,这样的“渔饭碗”端在手上并不踏实,怎么办?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嵛山岛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这片山海胜景开始为游客所知。借势而为,嵛山岛充分挖掘渔村生态禀赋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天湖景区、大使澳、阳光鼓、月亮湾、好望角、桃花谷、洋鼓尾等热门景点,同时有力带动渔旅、农旅、体旅、茶旅及旅游民宿发展,形成“旅游+”模式,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吃上“旅游饭”。
眼下,打开小程序“玩转嵛山岛”,只见“智能导览”“门票预订”“酒店民宿”“岛上交通”“游玩攻略”“本地特产”等常用版块一目了然,还有景区气温、旅游推荐等内容,让游客“码上”轻松安排行程。
去年下半年,嵛山岛整合全岛旅游资源,推出首个官方旅游小程序“玩转嵛山岛”,根据不同季节、时间、客群等,推荐游玩项目、游玩攻略,并添加智能导览、语音讲解等功能,让游客开启多维度的旅游新体验。
“智能”“新颖”等元素的注入,不断提升海岛旅游的吸引力,让“客流”变成“客留”,也催生了各种新业态。
夜幕下,嵛山镇马祖村“到此逢山”文创摊位上,小彩灯环绕,嵛饼、嵛丸、彩色贝壳、渔网袋等文创产品,既有创意又有烟火气,氛围感拉满。
“我们前期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登岛游客以跟团为主,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登岛游玩,我们利用岛上的一些现有资源,打造‘到此逢山’文创品牌,传播海岛文化的同时,也想辐射带动更多本地年轻人创新创业。”“到此逢山”文创主理人欧阳丽娟说。
人气聚起来,业态火起来。2018年以来,每年寒暑假,嵛山岛还会迎来一批批清华师生、实践支队成员和清华校友团体,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海岛渔村振兴提供专业技术和智力支持。
据悉,携手清华大学师生,当地创新“资源+智力+资金”模式,开展文创设计、建筑设计、教育课程、研学活动等,完成“零碳海岛”课题研究及示范建设调研,并推动打造“嵛山有礼”品牌,协助洋鼓尾NOMI民宿、海天湖民宿、清嵛书苑、大红庄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投运,助力生态海岛绽放“美丽经济”。
2023年,嵛山岛累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亿元,同比增长21%。“接下来,我们将全面启动福建省旅游度假区创建,以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为核心,提升海岛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结合海岛生态保护,打造国际生态休闲旅居海岛。”嵛山镇镇长陈昊说。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