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市委市政府印发《宁德市贯彻落实<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

2024-05-07 14:38 来源:闽东日报

近日,中共宁德市委办公室、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德市贯彻落实〈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德市贯彻落实〈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为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推进质量变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市质量整体水平,根据《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强市战略,不断提升宁德产品 、工程、服务质量,到2025年,全市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供给更加高效,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质量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质量基础更加扎实。力争获批成立全国、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秘书处3个以上,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50项以上。专利创造能力持续增强,PCT国际专利申请不低于5000件,获得专利授权1.5万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件。

——质量品牌更加鲜明。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美誉度高、质量过硬的“宁”字号品牌,力争新增世界知名品牌企业1家,国际区域品牌1个,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11万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8件,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新增农业品牌精品培育产品2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30个,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集群。

——质量供给更加有效。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5%,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保持100%;力争新增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家。

——质量效益更加显著。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到20%。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品质量提升

1. 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积极融入福建“强制造”计划,着力打造四大主导产业,做大产业集群、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品质量。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等。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50个以上。持续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以技服企”及“提质强企”行动,重点帮扶产业集聚区,推动重点企业产品质量、重点行业产业链质量、重点区域质量水平提升,打造宁德制造新优势。

2. 推动食品农产品质量实现新提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探索包保工作宁德模式,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含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实施粮食质量追溯提升行动和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确保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加强监测预警,推广常规农药快速检测技术,每年全市定量监测地产食用农产品4000批次以上。到2025年,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和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均高于98.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高于98%。

3. 推动药品质量整体上水平。强化药品流通质量安全监管,指导督促药品零售企业和使用单位落实疫苗及药品重点品种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追”。积极推荐申报省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后补助项目。提高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面达到国家C级标准,基本满足全市集采中选药品检验需求。

4. 推动消费品优化供给结构。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加快按摩器、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转型,积极引导企业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并购、兼并重组,鼓励重点企业开发更贴近新零售特征的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健康营养产品,加快发展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培育特色细分产业。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引导日用消费品行业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性日用消费品生产基地、供应基地、集散基地。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的监管力度。

(二)加大重点领域质量提升

5. 激发数字经济动能。贯彻落实“5G+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和“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宁德设立分院。至2025年,培育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8家以上,力争实现数字化诊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600家以上。建立全市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建成5G基站1万个以上,4G移动网络实现全市100%,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坚持信息惠民,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智慧社区100个以上、数字乡村100个以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至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企业(含锂离子电池制造)达到100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全市基本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数字宁德生态体系。

6. 增强海洋经济活力。深化海上宁德建设,统筹三都澳、白马港、福宁湾和沙埕港四大海洋经济聚集区发展,扎实推进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加快打造临海经济带。推进海上风电与湾外养殖融合发展,到2025年,加快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申报,争取将宁德市的渔光互补、海上光伏和滩涂光伏项目纳入福建省集中式光伏电站规划。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9%以上,基本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

7. 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把发展低碳清洁型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主攻点,打造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鼓励电机电器、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合成革、铸锻造、汽摩配等传统产业开展绿色改造,到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8%。加快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93%以上。推动省级以上园区开展绿色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编制《宁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保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电动宁德”建设,加快电动化应用全场景布局,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电动化示范城市。

8. 提升文旅经济品质。认真落实《宁德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打造一批市场引爆点、网红打卡点。突出“旅游+”“+旅游”,推进“山、水、海、岛、礁、滩、湾”一体开发,加快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3个滨海旅游主题海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家。发挥以“放心游宁德”服务承诺为核心的综合监管机制作用,持续规范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科学制定宁德市旅游民宿服务规范,打造一批特色网红民宿,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全市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7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宁德成为全国知名山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增强区域质量发展

9. 培育区域质量发展优势。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着力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促进沿海与山区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产业链条有机衔接,实现山海并进、携手共赢。加快产能布局建设,推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在沿海布局的同时,积极引导高端链条项目向山区延伸,发挥蕉城、福鼎、福安、霞浦、东侨等沿海地区质量变革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山区结合区位、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

10. 争创区域质量发展标杆。深化质量强市、县(区)和质量强园建设,建立政府、园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促进质量品牌提升的有效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和产品关键质量指标,以品牌带动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依托世界级不锈钢产业制造基地、全国锂电新能源创新高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全国重要铜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支持创建区域质量品牌,争创国家级区域质量发展标杆。

(四)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11. 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工程质量责任,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严格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检验和施工工序、项目验收,提高全过程质量管控水平。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所有受监项目纳入平台在线监管、所有检测报告在线监测、所有工地在线监控。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工作,通过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提升质量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强化建筑、交通、水利工程隐患排查。到2025年,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基本健全,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受监房建市政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交通建设工程验收项目合格率保持100%,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保持100%。

12. 提升宁德建造品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协同水平,到2025年,力争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积极推动省重点水利项目开展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和数字水务建设,大中型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推进公共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积极申报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深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实现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水质、同服务”。落实《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推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

(五)加快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13.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加大培育引导力度,促进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实现“制造+服务”“产品+服务”深度融合。培育引进具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平台,加快建设宁德漳湾港铁路专用线综合物流园,引导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深化宁德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引金入宁”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级。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稳步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宁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线下园区等基础设施,推动我市跨境电商实现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集配中心建设,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到2025年,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80个以上。

14.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拓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保持90%以上,“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完成率达到75%,新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3所。建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2%,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争取成功创建2-3个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推进健康宁德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多元发展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健全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改造提升,鼓励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实现乡镇(街道)层面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60%,建设互助孝老食堂600个以上,全市服务评定为一级至二级服务等级的乡镇级公办养老机构占比达80%,评定为二级至三级服务等级的县级公办养老机构占比达80%。

(六)实施品牌强市战略

15. 壮大升级工业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创建行动,指导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努力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培育形成一批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省前列、抗风险能力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到2025年,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持续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全力支持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国际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孵化一批具备潜力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家。

16. 做优做强农业品牌。开展“一县一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壮大“下乡的味道”“十方田”,培育“全家福安”“周宁有鲤”等县域公用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公共品牌矩阵。加快“0593宁德号”品牌授权认证,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商标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支持“福安葡萄”“霞浦紫菜”等地理标志商标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保持地理标志商标驰名商标在全国、全省领先地位。充分利用我市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禀赋,高质量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工作,积极引导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到2025年,培育打造福建名牌农产品26个、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13个,形成“宁德大黄鱼”“福鼎白茶”“古田银耳”“福安葡萄”“柘荣太子参”等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区域影响力的农业及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市“福农优品”市场竞争力。积极举办大黄鱼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市渔业品牌影响力。加强宣传推广,持续扩大“全闽乐购”“0593宁德号”影响力,促进宁德优质农产品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

17. 挖掘培育服务业品牌。充分发挥宁德“山珍”“海味”资源丰富优势,努力打造宁德美食品牌,申报“中国大黄鱼美食地标城市”,让宁德海鲜香飘四海。实施促进闽菜繁荣三年行动,力争创建40家以上“闽菜馆”。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完善“一县一品”赛事体系,支持沿海县市区打造“蓝色海丝运动带”,内陆县打造“绿色生态运动线”,推动品牌赛事活动与文化旅游活动深度融合。

18. 持续打响工程品牌。实施精细管理和精品建造,培育一批具有宁德特色的项目。推进“G1514宁德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福建省霞浦至福安段”申报省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打造宁德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新名片。强化建设管理,确保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度汛安全,工地文明标准、质量考核优秀的“三安两优”目标。支持企业争创大禹奖、詹天佑奖、鲁班奖、李春奖、闽江杯、闽水杯等,积极参评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化示范工地等,大力培育宁德建造精品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培育国家优质工程奖1个、闽江杯10个、市优质工程20个。

(七)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19.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落实《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提升全域标准化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到2025年,制定一批富有宁德特色、彰显宁德优势的标准50项以上。编制食用菌、海参等我市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有影响力产业的标准“蓝皮书”,助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标准化和专利融合发展,推动宁德时代、青拓等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到2025年,新增团体标准200项以上,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800项以上,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加强标准化能力建设,培育“福建省标准贡献奖”10项以上,力争实现“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零的突破。

20. 建设先进测量测试体系。围绕宁德四大主导产业,聚焦“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测量难题,开展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培育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承担省级计量科研项目1项以上。围绕茶叶、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建设食品检测、海洋环境监测等检验检测实验室计量标准,优化计量服务供给。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主持或参与省级计量科研项目2项, 培育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 累计参与制修订省级检定规程(规范)7项以上。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部门推动、企业经营者自律、社会各界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长效运行机制,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700家以上。

21. 强化认证检测服务。紧紧围绕闽东八大特色农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每年选取10家以上具有一定产业代表性的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助力小微企业提升质量、转型升级。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向“四梁八柱”产业集中区聚集,加快形成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2. 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持续发挥宁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建好用好“知创宁德”服务平台,打造预审确权、维权援助、专利导航、信息服务、人才支持“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高地。到2025年,新增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70家以上。鼓励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建立健全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按期结案率达95%。积极拓宽专利导航工作面,建好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服务联动。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法治环境更加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主要指标跻身全省前列。

23. 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到2025年,力争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建设各县(市、区)全覆盖。以宁德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为依托,做大做强茶叶、水产品、食用菌、合成革、省茶检院宁德分院等五个省级质检中心(检验研究院),到2025年,力争获批检验参数10000个以上,保持“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宁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档检测设备配置、拓展检测资质能力,力争到2025年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检测参数达1000项以上,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夯实计量基础,建立计量科普基地,加快提升市计量所检定能力,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到2025年,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288项,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建标覆盖率达91.6%,通过CNAS认可项目300项以上,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量值溯源需求,计量技术保障能力进入全省前列。

(八)提高质量治理能力

24. 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质量强企活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经营理念,在小型企业推广标准化生产、5S管理,在中型企业推行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在大型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及两化融合,推动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全领域延伸。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质量等公益培训,每年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广泛开展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经验分享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建设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到2025年,累计公益培训企业首席质量官600名以上。

25. 提升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开展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盯紧食品、药品、按摩器材等重点领域,城乡接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依法实施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探索融入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防控新体系,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反复性质量问题发生。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处理。

26. 深化质量社会共治。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格局,打造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推动质量共建共治共享。围绕“四大经济”和主导产业开展各类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及交流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质量技术等服务,促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深入开展质量月、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认可日等群众质量活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讲好宁德品牌故事,不断提升崇尚质量文化的软实力。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强市战略,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强化质量发展导向,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对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协同推进。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将质量发展工作与部门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密切配合,强化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健全政策体系。持续加大质量工作投入力度,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统筹安排专项工作经费,按有关规定对质量等工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表扬。加强质量教育培训,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支持企业组织质量管理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方案实施评估,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单位,每年年初围绕主要指标制定质量强市工作要点,并加强对市直各单位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和市政府请示报告。要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结合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完善质量督查机制,督促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来源:闽东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