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观察·大食物观丨一尾大黄鱼唱响共富新渔歌
5月8日,走进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海风猎猎,洋面之上波浪翻滚,浮动的渔排鳞次栉比,海水之下群鱼纵横碧波。
望着长势喜人的大黄鱼在碧海中欢腾,大黄鱼海上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满怀喜悦。
然而,就在几年前,三都澳海域俨然是另一幅图景。无序、无度地“耕海”,再加上木质渔排、泡沫浮球、塑料瓶等传统设施老化,各种废弃物、垃圾在海面四处飘散,污染水域,渔业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
2018年以来,宁德市持续开展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淘汰木质渔排、泡沫浮球、塑料瓶等传统设施,采取群众改造、政府补助的办法,引导养殖户采用环保塑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全市海上养殖区和限养区共升级改造标准渔排55.75万口、深水大网箱3450口、贝藻类33.74万亩。
“没有改造之前,产量只能在20吨到30吨之间,改造后养殖面积缩小了,产量反而增加了,现在我们的产量一般是在50吨到60吨之间。”谈及改造带来的变化,宋向国满是感慨,“水质也变好了,原本以为我们只能养两三年,现在不止我们这一代,孩子那一代也可以养。”
在推动海上养殖升级改造的同时,宁德市还着力提升海上养殖管理与服务能力,推动大黄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创新建设海上社区。全市共建设15个海上社区,通过整合服务资源,进一步拓展党群服务、群众诉求、设施技术、绿色养殖、物业管理等服务功能。
推进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强化渔业病害防控,构建海上绿色养殖技术服务平台(渔医院),有效解决群众渔病看医难、用药不规范等问题,让渔民群众享受高效便捷的公益技术服务,提高群众渔业绿色养殖技术能力,保障渔业提质增效、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打造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为一体,总投资约440万元,总装机容量达到28999千瓦,预计年发电量294590千瓦时。项目建成后可实时监测各个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预测、源网荷储优化协调控制等,实现了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联互补和优化管控。
围绕产业集聚发展,宁德市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现已基本形成蕉城飞鸾、霞浦三沙、福鼎太姥山等水产品加工集聚区。围绕产品价值提升,宁德市积极发展预制菜,开发酸菜黄鱼、剁椒黄鱼、无刺鱼柳等新产品。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围绕产品市场销售,宁德市积极发展水产电子商务,引导水产企业入驻抖音、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实施网络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涌现出蕉城三都港、霞浦赶海父子等一批水产电商龙头企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围绕打响“国鱼”新品牌,宁德市以节庆活动造势引流,连续多年举办大黄鱼文化节、大黄鱼产业论坛等推介活动,以宁德大黄鱼区域公共品牌做旺人气;持续发布大黄鱼产业蓝皮书,制定《大黄鱼——亲鱼和苗种》《养殖大黄鱼等级规格》等标准10多项,加快大黄鱼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宁德大黄鱼“游”向世界。
海上渔歌响,“蓝色粮仓”频获鱼满仓。2023年,全市大黄鱼产量21.3万吨,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两百亿,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分别获得“中国大黄鱼之都”“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称号。
水清滩净,人海和谐,新时代海洋牧场的壮阔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宁德大黄鱼的传奇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林哲雨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