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宁德:聚才汇智 近悦远来

2024-08-14 15:30 来源:闽东日报

锂电新能源小镇 刘忠忠 摄

2023年,宁德又一次入围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

新引进认定省、市各类人才2113人

技能人才2.35万人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获奖数量

连续第8年位居全省第一

这一年,宁德时代曾毓群荣获诺贝尔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首席科学家吴凯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这一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55.6%、强度3.37%,均居全省第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这一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561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连续第4年位居全省第一......

数字跃迁,折射出人才工作与创新崛起同频共振,奏响了人才与发展的最美和弦。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聚力全市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释放增强人才活力,让闽东大地成为各方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在宁德,人才已经成为开启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人才平台持续延展、人才效能不断增强、人才环境日益优化。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

吴凯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CATL宁德时代/图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宁德时代牵头,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团队的“面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30年来,宁德市企事业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具有里程碑意义。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这些年,在“宁聚英才”专项行动招引下,无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为宁德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点击近年来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图谱,人才引进培养热潮奔涌,政策红利密集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这背后,离不开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普惠面广的“干货”举措。

面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宁德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重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出一个个海纳百川的良方,广聚天下之英才,人才工作步履坚定、阔步前行。

优化政策招才留才——

实施宁德市吸引和集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三年行动,修订完善《宁德市“天湖人才”评价认定办法》等70项人才政策措施,覆盖产业创新、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全领域,贯穿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评价认定、激励服务全过程,着力构建起较为完备的“1+3+N”人才政策体系。

用好特色平台聚才——

紧扣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推动科研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等人才创新平台571个,累计引进培养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7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高技能人才4.4万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人才支撑。

推进项目回引人才——

充分发挥在外商会、驻外机构及华侨团体资源优势,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香港等地设立5个宁德在外人才工作站,通过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邀请宁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举办宁德人才周等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和项目回归。近年来,共吸引3000多名宁籍人才回乡创业兴业,落地项目600多个。

人才汇聚为发展集聚新动能,让闽东化身人才“聚宝盆”,一个个博士硕士、科技专家、乡村归雁挥洒着汗水与智慧,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植入致富的壮苗,在新能源新材料的绚丽舞台上展示科技的魅力,向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斗不息。

借势搭台、借智聚力

绘就富民兴村“新画卷”

潘家恩在屏南四坪村插秧

“屏南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在第十五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论坛上,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潘家恩向大家发出了热情邀请。

潘家恩怎么也没想到,十八岁时自己那么热切想要“逃离”的故乡,如今竟成为几乎每个月都要归来一次的地方。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他奔波于重庆与福建,将屏南“弱鸟先飞”的古村复兴经验进行多种角度的总结与传播。在他的影响下,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来到屏南实地见证乡村嬗变。

如潘家恩这样的人才与宁德“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和生动实践。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宁德市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创新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向全社会各领域能人志士发出邀约。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专家学者、致富能人、网红主播等各界优秀人才纷纷响应,在闽东大地掀起“到乡村去”的热潮。一年多来,首批选聘的559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在784个行政村落地开花,依托乡村振兴“揭榜挂帅”制度,累计推动项目落地770余个,举办讲座、培训1738场次,解决技术问题895个,带动家门口就业1.47万人,推进村财增收1595万元。

“奋斗的青春才有意义!希望更多的学子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行动改变乡村。”受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台湾青年博士周宏宇积极对接组织清华大学等高校师生来宁开展实践、工作,完成古宅修复等改造设计45项,以具体行动诠释“以才引才”新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起“青年力量”。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宁德市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生动实践,不拘一格用人才,凸显了宁德吸纳、使用人才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些年,宁德市通过创新柔性引才、引才借智等举措,打造了名医“师带徒”“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宁智回归”等一批有影响力、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宁德市注重“盘活存量”,用好用活本土人才资源,推广“师带徒”“双元制”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依托专家库按需选派专家对口服务,至今已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帮扶7812人次,惠及群众16.86万人。

为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回宁,持续开展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发动全市472家用人单位参与,推荐4318名学生上岗实习。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5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037笔2亿元,29个项目入选省级资助项目,获奖数量连续8年获得全省第一。

“我希望未来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投身于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月1日,在参加我市举办的“扬帆起航 逐梦宁德”主题活动后,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范翔昕对未来有了明晰的规划。

如今的宁德,人才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打造国家及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7个,2023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654人,累计引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紧缺人才945人,建立70余个“名师工作室”、129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培养学科带头人200余人、对接省内外名医785人,民生事业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心剂。

实意爱才、实惠待才

涵养人才栖息“新生态”

李丽林(左)在进行定植番茄苗前的缓苗工作。受访者 供图

自福安市坑下村集约化育苗中心建成以来,宁德市天湖人才、科技特派员、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师李丽林一有空,就会到村里指导菜农改良蔬菜品种。她为村里量身设计的工厂化育苗大棚,极大降低菜农的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产量,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犹如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从初来乍到到对当地产业发展如数家珍,对李丽林来说,决定离开沈阳来到宁德,心无旁骛地把论文写在闽东大地上,打动她的还有宁德地方党委政府重才、爱才、惜才、敬才之举。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门对我们人才及家属的关怀与服务,涵盖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为我们留宁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李丽林说,在宁德,她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感觉。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

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宁德、扎根宁德、深耕宁德,宁德通过“真金白银”招贤纳士,以最大的诚意引进、用好人才,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举措,在政治激励、要素保障、人文关怀上下大功夫,着力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打响“宁德服务”品牌,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聚焦“软环境”建设,持续实施人才服务提档升级行动,线上搭建“宁德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畅通人才服务和诉求反馈机制,实现人才政策“一键查询”,人才办事“一站入口”,“人才服务”一码供给。线下建设142家“人才驿站”,面向人才发行6370多张“三都澳英才卡”,为人才提供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交通旅游等12项优待尊享服务,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才服务体系。

在政治激励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连续三年筹办“宁聚英才·智汇闽东”人才活动周和“人才日”等主题活动,组织900余名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和疗养休假,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在政策兑现上,实施人才保障工程,探索建立“人才投”“人才保”“人才贷”等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建立完善租、售、补一体化人才安居体系,累计建设人才公寓9.1万平方米,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500余人,配偶安置就业130余人,办理二级医疗保健待遇60余人。

对人才的重视,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宁德天湖一类人才杜勉深有感触。

2023年,在国外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工作的杜勉回国加入宁德市某新能源头部企业。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政策体系,初来乍到的他遇到了不少挑战。

得知情况后,蕉城区人才工作部门立即启动了“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派出人才服务专员为其精准匹配国家及地方各类人才政策,一对一指导其准备人才项目的申报材料,最终助其成功申报获批国家及省市级人才项目,并获得了可观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助。

“从踏入宁德的那一刻起,政府就为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人才服务的温暖与力量。这些服务不仅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更加顺畅,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留在本地发展的决心。”杜勉说。

广开才路的宁德,日渐成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通过打造引才、育才、重才、用才的政策优势,加速集聚了人才优势,大幅提升了竞争优势,推动全市形成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如今的宁德,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刷新,人才洼地正在形成,正汇聚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奋勇拼搏,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