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下党”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丨专家学者观点荟萃②
近日,“三进下党”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主题征文入选作品公布。入选征文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重维度,深入研究“三进下党”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学理支撑。即日起,新宁德客户端将摘选此次入选征文里的专家学者观点,以供学习。
“三进下党”对新时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模式的实践启示
林乐芬(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下党乡)通过持续完善一系列网络基础设施,便捷了村民生活,促进了农村资源开发推广,为产业发展、经济振兴插上了翅膀。如今,从寿宁县城出发,沿着拓宽的盘山公路,不到1个小时即可到达下党村。村子里,街道硬化畅通、路灯整齐明亮、村落规划有序、设施配置齐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这个曾经“鸟都飞不出去”的小村庄,已经实现了从“地僻人难到”到“路通村更美”的巨大转变。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道路既是乡村发展的“主动脉”,又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学习借鉴“三进下党”经验
写好乡村全面振兴大文章
郭跃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张造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罗婵(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下党乡的实践充分印证,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最根本原因就是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繁重任务,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视阈下“三进下党”的深刻内蕴
张 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毛文轩(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30年持续脱贫,下党路畅业兴山水美,宁德扶贫一张蓝图绘到底,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窗口,今日的宁德正阔步行进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原则与价值追求,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根本性前提。
“三进下党”对中国共产党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与发展研究
杨洪涛(华侨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华人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智威(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过对下党村脱贫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其他地区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优化扶贫政策,增强治理能力。这一过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党全社会对“人民至上”理念的认识和实践。通过借鉴下党村的成功经验,各地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和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福建省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