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构建幸福河湖工作情况新闻通报会召开
11月4日,市水利局组织召开宁德市构建幸福河湖工作情况新闻通报会,介绍我市河湖长制工作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7年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宁德河湖管护实际,在构建河湖长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河湖管理上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河湖生态面貌得到显著改善。2022年及2023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在全国排名前30;今年1月至9月间,我市再次跻身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最好的前30个城市之列。
高位推动,构建全面覆盖的责任体系。建成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河长的市、县、乡三级“双河长”体系,并率先在省内全面设立人民法院驻河长办法官工作室。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设有7位市级河湖长、78位县级河湖长、533位乡级河湖长,配备993名村级河道专管员。市级各河长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宁德市城市内河管理条例》,市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完善《宁德市河湖长制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推动河湖生态保护。
专项整治,推动流域环境不断改善。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五大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以河湖“清四乱”为主的各类专项行动和联合执法,累计开展巡河366万人次,解决“四乱”问题1818个,累计清退河湖网箱养殖273.8万平方米。同时,实施安全生态水系项目67个,修复河长62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2万亩,植树造林88.4万亩。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引领,努力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创新建立无人机巡河制度,全面使用河长制专用APP开展智慧巡河,大大提高巡河效率和准确性。在推动河湖健康评价方面,完成境内50条河流和12座湖泊水库的河湖健康档案工作,并探索推进“高光谱监测技术在河湖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同时,创新建立“河湖长+司法三巡”工作机制,推动生态检察和公益诉讼深度融合,首创全省“司法+行政+保险”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河湖管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资金支持。为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在沿海推行“河道物业化管理”,在山区实行“三级河道专管员机制”,持续完善管理机制,维护河道健康。
齐抓共管,营造浓厚爱河护河氛围。联合团委、妇联、工商联、教育等部门持续开展“河小禹”“巾帼护河”“企业河长”等护河行动,鼓励各地设立民间河长、党员河长、校园河长等治水新模式,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监督员参与巡河管河护河,逐步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全社会关心支持河湖长制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幸福河湖”“保护霍童溪”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河湖长制主题摄影展、文艺晚会以及利用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河湖长制工作,切实营造全社会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各地以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为总抓手,不断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全面推进闽东幸福河湖建设提质显效,有效防范水之害、有力释放水之利、充分彰显水之美,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努力书写新时代河湖治理的“宁德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施木兰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