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幸福福鼎·多彩乡村|唐戈:赤溪的种子

2024-12-16 17:26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长天下山溪,日头照半边。种薯山猪吃,种稻无粮收。终年砍毛竹,不够换油盐。野菜加笋干,难度半年荒”。赤溪的一首民谣道尽了当地祖辈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卓仕尉/摄

赤溪原名漆溪,有一段时间,域内村民砍树制漆,通过村边那条溪流外运销售,河流和村庄皆因此得名。两条溪流迂回交汇在这块山间洼地里,如碧绿的绸带环绕村庄,清洌透澈的河水映衬着青山巉岩,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其间。走进村庄,但见民宿、酒店、商铺林立,巷陌交通,车水马龙。这是今天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已然毫无当年赤贫赤溪的影子,除了依旧清澈的溪水和水中悠然的鱼群。

400多年前,下山溪岸边陡峭的崖间,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内住着一户从海边避乱于此的杜姓人家,守着两亩薄地度日。后来,这家女主人去世,独生女儿也因这儿实在太穷太偏而招不到后生入赘,只能嫁到山外。从此,老杜一人形只影单,日见颓废,借酒消愁,光景更是一年不如一年。59虚岁那年末,老杜草草过完甲子大寿,变卖了家产,得28块银元,装在竹筒里,背着便去投靠女儿,准备在那儿终老。

闲坐无聊,老杜便和亲家在厅堂对弈。午饭熟了,外孙喊爷爷吃饭。老杜顺口应了。外孙却说,我是喊我自己的爷爷。虽说童言无忌,却如一根芒刺扎在老杜心上,意识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此终归是寄人篱下。便不顾女儿女婿、亲家的苦苦挽留,背起装着银元的竹筒便走。途中,遇到一位河边浣洗衣裳村姑,生得大手大脚,干活很是麻利。老杜惊鸿一瞥便怦然心动,找了话题搭讪。聊天中,老杜问,60年的种子能否发芽?姑娘说,若保存得好是能发芽的。老杜回家,戒了酒,重新振作起来,老当益壮,全身心投入重建家园,同时,倾其所有为聘礼,央了媒人拨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浣衣姑娘入嫁。老种子种在新田里,育出1株壮苗,一生二,二生四,四生九,便有了今天赤溪杜家堡和杜家村。

卓仕尉/摄

这个在赤溪采风听到的故事与赤溪扶贫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与赤溪之所以成为扶贫第一村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在密切关联:一是透露了赤溪先天环境的鄙陋和资源的极度匮乏,这是“贫”的重要原因;二是折射出赤溪人克难奋进、滚石上山、驰而不息精神传承,这是“扶”必需要素。

中国现代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铺开,让40年前的中华大地粮食产量连年跃升,解决了大部分农民吃饭大问题,农村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主流形势一片大好。

城市售货员鄙夷地对柜台外询价的农民模样的人说:这东西很贵,你买不起。农民从破蛇皮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啪地拍在柜台上说,买!我们农民现在有钱了!然后画面上满是售货员和围观者惊讶羡慕的表情——这是当时电影电视里常有的经典画面。

然而就在此时,《人民日报》社收到一封反映赤溪村赤贫状况的读者来信。这封来信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有些“负能量”、不合时宜,很有可能被视为故意“抹黑”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幸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并配《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了高层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一场全国规模的扶贫开发浪潮。赤溪,做了这场革命的引信。当然,得封扶贫第一村头衔还在于此后,她的扶贫经历与成效引人注目。

赤溪的蝶变源于扶贫,但扶贫之路与当时村民的生活一样艰辛。

读者来信发表的当天,福鼎县委召集相关部门开会,拍板免缴赤溪这一年的征购粮。第二天,县委书记、县长带领有关部门,和读者来信的作者王绍据一起到下山溪实地调研。此后一段时间,村民们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寄来的粮、油、布票,以及种兔、羊羔和树苗、鸡苗等。由于技术缺乏,羊、兔养不活,就连树苗也因山崖土层太薄而种不活。这次“输血式”扶贫,让一些村民得到一些物质援助,体会到爱心,却无法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下山溪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元,整个赤溪村贫困率在90%以上。

卓仕尉/摄

让赤溪村面貌得到大改善的当数修路和造福搬迁,这被称为“换血”式扶贫,是在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扶持下实现的。福鼎市投入了近4亿元修建了多条公路,原来要翻山越岭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要肩挑背扛才能与外界进行的交易,都因公路的开通而跃升。给政策优惠,给资金项目,但不直接发到村民手里,赤溪周边13自然村中,有11个整村从陡峭的山上搬到了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生活方便了。

2016年,赤溪村成立赤溪旅投公司,策划实施旅游集散中心、下山溪溪谷度假区等6个项目,并持续投入改造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引进旅游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竹筏漂流、七彩蝴蝶园、瓜果采摘、登山健身、户外体验等多个旅游项目;挖掘畲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当年实现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单日游客量最多上万人次。仅旅游一项,每个家庭平均收入6万元。“旅游+产业”的“造血式”扶贫给赤溪村带来了新的生机,让村民逐渐摘下贫困的帽子。村主任吴贻国牵头5位村民合伙注册乡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养鸡和菌菇、中草药种植。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年轻人选择回村就业创业。赤溪村因此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这就是扶贫第一村的奇迹。在众多乡村小学被撤并的今天,赤溪村小学却欣欣向荣,有学生300余人,并成为福鼎市实验小学的分校。

赤溪扶贫探索经验是一粒生命力旺盛的种子,迅速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以“造福工程”为内核的“挪穷窝”“拔穷根”跨世纪脱贫行动成效显著。邻近的柏洋村,周边25个自然村,21个实现了整村搬迁。搬迁之后,柏洋村抓住沈海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碎石的机会,引进资金创办福宁材料公司,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完成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原始积累。接着利用温福铁路建设契机,村集体与村民合资成立柏洋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5万元。如今的柏洋,村财年收入上千万元。从偏远自然村搬迁而来的村民享受了村集体企业就业、上学和补贴等众多的福利,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柳明格/摄

虽已是初冬,但赤溪村生态蝴蝶园内仍有多个品种的蝴蝶飞舞于花草之上,或栖息于枝叶间。生态蝴蝶园是赤溪村打造的研学旅游项目之一,该蝴蝶园占地约1500平方米,分为蝴蝶标本长廊、科普知识长廊、活体蝴蝶观赏园三大块,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中小学生和游客。

我观看了蝴蝶从卵、幼虫、蛹、成虫的演变历程,欣赏各个阶段的活体标本,感慨于蝴蝶生命短暂和多变。蝴蝶一生四种形态䢛异,虫卵多被人忽视,幼虫让人恐怖,蛹坚硬而寂静的外壳里生命的暗潮涌动。管理员说,蝴蝶从蛹中出来时是拼命挣扎,它是痛苦的。是的,美丽是生命本能的追求和动力,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就像赤溪的蝶变新生。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唐戈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林宇煌

(原标题:幸福福鼎·多彩乡村|唐戈:赤溪的种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