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之光丨汤养宗:生命可靠的托付就是诗意
近日读张彪诗集《虚实地平线》,感慨颇多。作为一个远离诗坛却具备时下写作体位,并具有诗歌方向感的诗人,张彪的诗歌有着冲击人心的诗意感悟,这可能与他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这代人所经历的岁月风云有关,也得益于他生命中对待诗歌所一直保持的那份睿智。其诗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关乎时光,也关乎草木,以及生命历程中的一切感应物,凡人生际遇中交集过的,他都能超脱地写出独自的内心见解,让人读时感到文字的热度,感到被谁看管的秘籍正被他透露了出来。
张彪诗歌的语言完全也是当下带有后现代主义惯有的那份散漫,那份不经意间就咆哮出来的心气与扩张。他在文字中常常以另一种看似无关的面目散发着焦虑与追问,却又在顾左右而言他的轻松叙述中得到有效的腾挪。
关于故乡及孩提时的记忆,令张彪成为善于“托谲怪以谕志”的诗人。他有很多讲述怪僻险奇之事的诗,常把平坦的经历见闻另行赋予了“险怪之心”,营造出“雾景迷蒙、诡雅异俗的山海经”中那种虚实难料的景象,令事物沿着另一条隐晦的路径回避掉人们常识的辨认。这些特征也可以将他标签成善于安置幻象的寓言式诗人,以“不经”之诗遁形于日常之外,打开了另一条人心接天道的路。
20世纪80年代,正值青春的我们那时最时髦的事就是结社谈文学搞写作,大口地呼吸大胆地怀揣梦想,写作成为许多有志青年的共同爱好。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喜欢用一门手艺与光阴掰手腕,有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譬如竹篮打水,却认定了被装得满满又虚实难料的那份空。
面对这诸多的有与无,可靠与不可靠,热情与漫长,张彪肯定也在自己的那段岁月中或明或暗地许下了对写作的愿望,并秉持着自己的心念取舍,积攒着自己的写作意识与技艺,铁了心认定自己文学认识上的要与不要,一路的坚执终于铸就了现在的这种诗歌风格。如今回头看,当初无论是谁,开头肯定就是那个有点笨手笨脚的年轻砌墙工,但随着时光流逝,他自己竟也想不到地成了一座复杂的迷宫。
这便是文学催化每个人的精神进程,张彪也延续并成熟于这种具有幻化感的写作转换术之中。他在自己认识到的事物的漂浮感与虚实处,终于被自己炼成的文字技巧带到了这个诗歌地带。其诗歌叙述中的时间感与空间感,用逻辑统括生活内外交错关系的关联域,文字里开合转承的自由度,以及诗歌形体上不断张放的结构,都为他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文字空间,也为诗歌写作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自由探索的途径。
尽管张彪生活里还有其他许多出色的爱好,但是他留在诗歌中的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想一想他所喜欢到老的诗歌一直在揭破与突破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并用自己精美的文字与许多同道者一起建立起人类共同的精神符号,这种精神并成为可以相依为命的依靠,你便会知道,这是何等的重要。
生命最放松与最可靠的托付就是诗意,这本诗集就是张彪借助诗歌对待人生态度的一份托付。诗歌对于许多人看似大而无当,它给予人的也常常只是一事无成的欢乐。这欢乐从浅处看可能也只是完成了一个人对语言与修辞上的演绎,而在深处,实则是陪伴着把一个人的情怀带往生命的远方。诗意从来都是在看管着我们的生活意义,因此人诗意地栖居着,便是对生命的认真负责和落实。
这部诗集让我抚摸到了诗人张彪温热的体温、健康的心跳,以及穿越人类心灵境界的种种参悟与体验。它是如此可信。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林哲雨 吴明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闽东之光丨汤养宗:生命可靠的托付就是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