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余深鹏:浦源鲤鱼溪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葬礼,它专为鲤鱼而举办。
一支身着特制礼服队伍,在乐曲伴奏下巡游于溪畔。为首老者手捧鲤鱼,身后跟着金锣鼓队、护鱼旗帜队和护鱼武术人员。
他们缓缓来到溪水下游,那里有个高台,上面并排生长着两株千年柳杉,它们苍劲挺拔,枝叶相连,被村民称为“鸳鸯树”。在树的中间有个古老的石制坟包,墓碑上用篆书刻着“鱼冢”二字。
此时,奏乐声停歇,鱼冢前已摆好香案,案上是各式祭品,老者将鲤鱼庄重地放在案中。等到吉时,主祭人沐手焚香,一番鞠躬行礼后,开始虔诚地吟诵祭文,气氛肃穆。
礼毕后,在鼓乐鞭炮声中,有人将鲤鱼送进鱼冢,入土为安。
八百年来,浦源村这样鱼葬习俗代代相承,流传至今。每当溪中鲤鱼亡故,村民都像故去亲人一般,举行隆重仪式,让它们享受到生命尊严。
这种类似于当地人的葬礼仪式,据说与一个凄美爱情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浦源村一个郑姓人家,家底殷实。主人敦厚朴实,他有个美丽贤惠女儿郑玉亭。
某日,他在村中遇到一个落难书生,见他穷困潦倒,却眉清目秀,便心生怜悯。
他收留了书生,让他在村里教小孩读书,书生博学多才,心地善良,渐渐地与纯朴的村民结下深厚情谊。
相处久了,郑玉亭与书生互生情愫,他们偷偷相爱,便经常在村尾相会。
一天午后正当他们约会时,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顷刻间大雨滂沱,山洪暴发。郑玉亭失足被洪水冲走,书生见状,立即跳入水中救人,奈何洪水汹涌吞没他们。
雨后天晴,村里人沿着溪涧寻找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回村时,发现溪中有两只鲤鱼在快乐追逐嬉戏,大家瞬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从此以后,大家都认为溪中鲤鱼就是冥冥之中这对情侣化身,对它们充满敬意,甚至视为村民一员,对它们生老病死呵护有加。
这条溪,村民便叫它“鲤鱼溪”。
鲤鱼溪发源于闽东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紫云山,它汇聚数十条山涧,一路欢歌笑语奔流而下,到了地势较平坦的浦源村,水势放缓,然后弯弯曲曲穿村而过。
这条长里许,宽丈余,深不足一米的溪水中,栖息着数千尾鲤鱼。溪的两岸是朴实无华的古民居,土墙灰瓦,错落有致。寂静房屋与淙淙溪水构成一幅自然灵动的画面。
从宋代形成村落开始,村民就到这条溪涧汲取生活用水,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在溪中放养鲤鱼来判断水质是否受过污染。为了鲤鱼不被人们捕捞,他们还订立村规民约,誓言保护鲤鱼,人在鱼在。
他们约定不捕捞也不食用鲤鱼,违者将受到村规严惩。重罚之下,没有人敢打溪中鲤鱼主意,即使遇到战乱灾荒,村民宁可挨饿病倒,也不去捕食溪中鲤鱼。
随着时间推移,人与鱼之间有了深厚情感,村民开始发自内心地爱鱼护鱼。
他们在沿溪建房时,都会修建"L"形下水道,以便鲤鱼在发大水时有地方躲藏;村民还在溪边种植大量蒲草,让来不及躲藏的鲤鱼能够及时衔住它,以免被洪水卷走。
如果鲤鱼不幸被冲到下游,除了被村民找回来的,其余也懂得拼尽全力,逆流而上,回到温馨家园。
在鲤鱼溪,你经常还能看到这样画面。
辛苦劳作一天的村民,伴着晚霞坐在溪边休息。溪中那色彩斑斓的鲤鱼,婆娑起舞,温顺可爱。望着活泼鱼儿犹如儿孙绕膝一般,村民满心欢喜地享受着天伦之乐,所有劳累都烟消云散。
小孩们“你一口,我一口”的用自己饭喂着鲤鱼,偶尔轻轻抚摸鱼头,呢喃几句儿语,跟兄弟姐妹一样亲密。
村姑在溪边洗涤食物,成群鱼儿围上来,竞相拖曳洗物,唼喋之声可闻。村姑有时娇嗔地呵斥几声,它们就与之嬉戏打闹,知道善良的村姑是不会伤害自己,只会把自己当作顽皮的孩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鱼一家亲的深厚情感渐渐根植于村民和鲤鱼的意识深处,这也是中国农耕民族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浦源村成为人鱼和谐的乐土,村民不把鲤鱼当鱼,而当作自家成员,人鱼共生,人鱼同乐。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只有宁静与祥和。
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轻轻地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溪水中鱼儿自由地穿梭,那份从容与快乐几百年来一直流淌在浦源村溪水中,挥之不去。
或许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那溪中鱼儿是快乐的呢?
两千多年前庄子和惠子就有过这样的辩论。
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有天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鱼儿在河水中游得多么从容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妥妥的哲学家,思考问题喜欢从“道”的层面出发。
他认为天地与我们都是道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的分别。相同事物之间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认知,所以人是可以“知鱼之乐”的。
惠子是名家代表人物,擅长逻辑推理,看问题执着于“物”的层面。
他认为人我万物都是独立的,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互相之间也不可知。因此他认为人不是鱼,无法“知鱼之乐”。
近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都有感通之点,都会发生“移情作用”,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比如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因此他认为鱼的快乐,人是可以“移情”给它的,只要人是快乐的。
庄子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过快乐经验的,所以他认为自由自在的鱼儿也是快乐的,这是庄子的“移情作用”。
假如惠子能够穿越到浦源鲤鱼溪,亲身感受这里欢乐氛围,他一定会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八百年来,浦源村人不伤也不食鲤鱼,鲤鱼不惧也不避人;人鱼和谐共生,人鱼亲密同乐。溪中鲤鱼代代悠闲繁殖,饿了,有人投食;病了,有人医治;老了,有鱼冢可葬。
它们出游从容,无忧无虑,一生都逍遥快乐的浦源鲤鱼。
来源:青清画画
编辑:陈姜燕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陈姜燕
(原标题:知乎者也|余深鹏:浦源鲤鱼溪)